|
时间:2016-03-04 12:21:45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式使学生领到创造者对人类的贡献,使学生受到创造者优良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启发他们“见贤思齐”的心理需求。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
①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性思维强调通过联想和迁移对同一个问题形成尽可能多的答案并寻找多种正确途径。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③自我设计训练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及其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实际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完成自己的设计。
④头脑风暴训练
头脑风暴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大脑的迅速联想,产生尽可能多的想法和建议。在采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创造性的产生是知识、技能、策、动机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结果。虽然各种直接的、专门的创造性训练是有效、可行的,但不应取代或脱离课堂教学。结合各个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既可以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排斥或脱离学科而孤立地训练创造性,这实际上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也不可能真正增强学生的创造性。
五、案例分析题(15分)
(52). 一位初三学生在一次化学期中考试中考了59.5分,在自以为某题正确的情况下,找到了该科任课老师要求加上该题应得的分数,老师细心地讲解了不能得分的原因,但当他看到该生失望和沮丧的表情时,还是毫不犹豫地给他加了0.5分,并告诉他:“这次借给你0.5分,下次考试的时候要还回来啊!”学生高兴地答应了。
期末考试中,这位学生的化学考了65分,当他找到该老师还当初借的分数时,老师笑着说:“看到你进步,我很高兴,当初的那0.5分就不用还了。”
之后,该学生就一直很努力地学习化学,遇到有不懂的问题也敢主动地请教老师了,而老师对他的每一次请教都很耐心地回答(不管问题的难易),并且还经常夸他化学有进步,有学化学的天赋。慢慢地,该生的化学成绩达到班上中上等同学的水平了,并且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问题:利用学习和动机的相关理论分析本案例中的初三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变化和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本题自我评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具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指示学习方向的作用。学习动机的激发指使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的行动,即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对该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肯定和表扬,有效地激发了该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从单纯地为得到教师的肯定而努力学习转化为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即从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有效地提高了该生的化学成绩。
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正确运用竞赛、考试与评比;
(5)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6)注意个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