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4-09-20 17:59:41
初中语文书中的经典名句全集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南朝《西洲曲》
诉尽春愁春不管,杜鹃枝上杜鹃啼。 ——唐·白居易
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宋·范仲淹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nbs p;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晋·陶潜《挽歌》
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熔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众口烁金,积毁销骨。 ——汗·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国语·勾践灭吴》
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国语·勾践灭吴》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汉·贾谊《过秦论》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汉·贾谊《过秦论》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汉·司马迁《鸿门宴》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汉·司马迁《鸿门宴》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晋·陶潜《归去来兮辞》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晋·陶潜《归去来兮辞》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卖炭翁》
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
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
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8、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放言五首(其三)》
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1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
11、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夜筝》
1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
13、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14、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买花》
15、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16、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琵琶行》
17、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行》
18、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琵琶行》
19、银屏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琵琶行》
20、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琵琶行》
21、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白居易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平)。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平)。能不忆江南(平)。
晏殊 浣溪沙(或作“浣纱溪”)
一曲新词酒一杯(平),去年天气旧亭台(平),夕阳西下几时回(平)?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平),小园香径独徘徊(平)。
李白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仄),寒山一带伤心碧(仄)。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仄),宿鸟归飞急(仄)。何处是归程(平)?长亭连短亭(平)。
辛弃疾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平),飞絮濛濛(平),垂柳阑干尽日风(平)。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平),垂下帘栊(平),双燕归来细雨中(平)。
陆游 卜算子
驿外断桥边(平),寂寞开无主(仄)。 已是黄昏独自愁(平),更著风和雨(仄)。
无意苦争春(平),一任群芳妒(仄)。 零落成泥碾作尘(平),只有香如故(仄)。
秦观 减字木兰花
天涯旧恨(仄),独自凄凉人不问(仄)。 欲见回肠(平),断尽金炉小篆香(平)。
黛蛾长敛(仄),任是春风吹不展(仄)。 困倚危楼(平),过尽飞鸿字字愁(平)。
范成大 忆秦娥
楼阴缺(仄),阑干影卧东厢月(仄)。 东厢月(仄),一天风露(仄),杏花如雪(仄)。
隔烟催漏金虬咽(仄),罗帏黯淡灯花结(仄)。灯花结,片时春梦(仄),江南天阔(仄)。
毛泽东 清平乐 六盘山
天高云淡(仄),望断南飞雁(仄)。不到长城非好汉(仄),屈指行程二万(仄)!
六盘山上高峰(平),红旗漫卷西风(平)。今日长缨在手(仄),何时缚住苍龙(平)。
辛弃疾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仄),清风半夜鸣蝉(平)。稻花香里说丰年(平),听取蛙声一片(仄)。
七八个星天外(仄),两三点雨山前(平)。旧时茅店社林边(平),路转溪桥忽见(仄)。
(南唐)李煜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平),春意阑珊(平)。罗衾不耐五更寒(平)。梦里不知身是客(仄),一晌贪欢(平)。
独自莫凭栏(平),无限江山(平),别时容易见时难(平)。流水落花春去也(仄),天上人间(平)。
苏轼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仄),燕子飞时(平),绿水人家绕(仄)。枝上柳绵吹又少(仄)。天涯何处无芳草(仄)?
墙里秋千墙外道(仄),墙外行人(平),墙里佳人笑(仄)。笑渐不闻声渐杳(仄)。多情却被无情恼(仄)。
岳飞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仄)。 抬望眼、仰天长啸(仄),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仄),八千里路云和月(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仄)。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题解】 满江红,词牌名,双调,93字,仄韵。
--------------------------------------------------------------------------------
苏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仄)?把酒问青天(平)。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平)。我欲乘风归去(仄),又恐琼楼玉宇(仄),高处不胜寒(平)。起舞弄清影(仄),何似在人间(平)?
转朱阁(仄),低绮户(仄),照无眠(平)。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平)?人有悲欢离合(仄),月有阴晴圆缺(仄),此事古难全(平)。但愿人长久(仄),千里共婵娟(平)。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仄),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仄)。故垒西边(平),人道是(仄),三国周郎赤壁(仄)。乱石穿空(平),惊涛拍岸(仄),卷起千堆雪(仄)。江山如画(仄),一时多少豪杰(仄)。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毛泽东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平),千里冰封(平),万里雪飘(平)。望长城内外(仄),惟餘莽莽(仄);大河上下(仄),顿失滔滔(平)。山舞银蛇(平),原驰蜡象(仄),欲与天公试比高(平)。须晴日(仄),看红装素裹(仄),分外妖娆(平)。
江山如此多娇(平),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平)。惜秦皇汉武(仄),略输文采(仄);唐宗宋祖(仄),稍逊风骚(平)。一代天骄(平),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平)。俱往矣(仄),数风流人物(仄),还看今朝(平)。
苏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平)。不思量(平),自难忘(平)。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平)。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平)。
夜来幽梦忽还乡(平)。小轩窗(平),正梳妆(平)。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平)。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平)。
柳永 雨霖铃
寒蝉凄切(仄),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仄)。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仄)。
多情自古伤离别(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仄)?
李清照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仄),浓睡不消残酒(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仄)。知否(仄)?知否(仄)?应是绿肥红瘦(仄)。
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仄)。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仄)。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仄)。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仄)?
李清照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祁 木兰花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晏几道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暮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殊 蝶恋花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焉
1.代词。
1) 相当于“之”,可译作“他”“它”。如:以俟夫观人风者焉。
2) 疑问代词,相当于“何”。“怎么”,“哪里”。如:焉知其奇若此。
3) 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是”。可译为“在这(那)里”“对他(它)”“向他(它)”。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助词。
1) 句末表陈述,一般不翻译。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 句末表疑问语气。如:君何辱讨焉?
3) 句中表示舒缓、提顿。如:于是焉河伯欣欣然自喜。
3.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地”。如:盘盘焉。
以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he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llip;(《五人墓碑记》)
(二)介词,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乃
1.代词(第二人称):你,你的。如:尔其无忘父之志哉。
2.副词。
1) 辅助判断,可译为“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 竟,却。今其智乃不能及。
3) 才,方。如:十年乃成。
连词:于是,就。如:以其境过清,乃记之而去。
与
1. 作虚词用。
(一)解释为:和、跟、同。例如: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日与子弟角,无不胜。(《促织》)
(二)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后写作“欤”。
2.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给”,“结交、交好”。
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描写夏天的古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描写“月”的诗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写友情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带”鸟”的诗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带“雨”的诗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带“山”字的诗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带“花”的诗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 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