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9-10-18 20:11:46
一、判断题。请对下列命题做出判断。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
2、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
3、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智力和情感。(? )
4、
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
5、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
6、
教育内容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性作用。(? )
7、
研究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
8、
学生在学习“四边形”的知识后,再学习长方形、等腰梯形这种学习是上位学习。(? )
9、
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动机、需要、兴趣、情感和性格。(? )
10、
对语法规则、公式符号、法律条文等知识的记忆属于形象记忆。(? )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
11、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
12、
根据我国教师法规的有关规定,对“品德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其教师资格将(? )。
13、
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课程属于(? )。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 )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 )周岁。
15、
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 )。
16、
下列属于正迁移现象的是(? )。
17、
有人记忆英文单词“tiger”时,联想到泰山上一只老虎,这是使用了(? )。
18、
基础性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育,“三基”指的是(? )。
19、
李老师用同一套试卷对程度相当的两个班级进行测试,学生的成绩分布基本一致,这说明,此试卷有较好的(? )。
20、
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目标,应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应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会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这段话说明该课程具有(? )。
21、
在课堂教学中王老师就当日所学新知识、新内容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他所运用的评价方式是(? )。
22、
下列属于传统记忆法的是(? )。
23、
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是(? )。
24、
新来的张老师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维持自己与同事、领导的关系上,这表明该老师处于由美国学者福勒和布朗提出的生涯关注理论中的(? )。
25、
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
26、
学生林某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怀疑是他的同桌拿了,于是班主任就把林某的同桌叫到办公室对其进行搜身,班主任的做法侵犯了学生
真题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带答案详解版《★2016年7月14日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理论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真题》真题及2975余套全国各地教师招聘考试完整版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