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9-10-18 19:05:20
一、判断题。请对下列命题做出判断。(每题0.4分,共12分)
1、
原始社会的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密切相连,教育机会均等,没有性别差异,这与我们所倡导的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是一致的。( ?)
2、
采取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中心环节,是意志努力的集中表现,其往往能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与成功和失败的体验相联系。( ?)
3、
学校管理者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把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引导到学校目标所确定的方向上来,使之在确定的目标下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这指的是学校文化的导向作用。( ?)
4、
桑代克用“小鸡啄米”实验证明了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
5、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经济、文化的关系。( ?)
6、
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它是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之一。( ?)
7、
“教育既有培养创新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甚至有的教育还在摧残儿童的心灵。”这说明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
8、
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与创造性。( ?)
9、
中国古代所说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和西方中世纪所说的“牧师代表上帝的旨意”等,都明显的反映了师生关系的不平等性。( ?)
10、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演示直观教具或组织教学性的参观等,使学生形成对事物正确认识的方法,这一类教学方法主要有演示法、参观法、实习作业法三种。( ?)
11、
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之上,也称之为“基于问题的教学”,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12、
记忆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有三个基础环节:识记、保持、和再现(再认)。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
13、
把注重创造“自由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的教师领导风格称为参与式领导。( ?)
1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 ?)
15、
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就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种年龄特征表明个人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
16、
感觉和知觉同属于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都是对当前事物的直接认识,都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 ?)
17、
通过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写座右铭等来提升学生道德的方法称之为实际锻炼法。( ?)
18、
鲁班发明锯、杜里埃发明内燃机汽化器说明功能固着是创造想象产生的重要条件。( ?)
19、
小学生阅读发展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较大,并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总体来说,女生优于男生。(??)
20、
近代社会,教育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教育对象的普及化,教育目的中增加造福社会的现实内容,这体现了教育的世俗化。( ?)
21、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稳定,比较笼统、模糊,容易对学习的形式感兴趣并从中获得满足。( ?)
22、
根据心理活动的倾向,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将性格分为内倾型和外倾性,但多数人并非典型的内倾或外倾,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型。( ?)
23、
投射测验以弗洛依德的人格理论为依据,相对于自陈式测验,它对施测者的要求更高。( ?)
24、
义务教育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
25、
奥苏贝尔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就是发现学习。( ?)
26、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要想一个测验的效度高,其信度必须得高,但信度高,效度未必高。( ?)
27、
有意识地将某种情境中学到的抽象知识应用于另一种情境中的迁移,比如“运用黄金分割的原理为校报设计一个页面”,这种迁移是一种高路迁移。( ?)
28、
态度的结构包含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和态度的行为成分,其中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态度的核心。( ?)
29、
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相等的待遇,不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修。
真题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带答案详解版《★2018年3月18日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地市)》真题及2975余套全国各地教师招聘考试完整版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