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9-08-11 00:24:35
2015年河南省三门峡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
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你在答题卡对应位置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选项代码涂黑。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单选题)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道德水平包括()
A. 社会契约取向、良心或原则取向
B. 惩罚和服从取向、工具主义取向
C. “好孩子”取向、权烕和社会秩序取向
D. 工具主义取向、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
2.(单选题)根据同化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相互关系,学习可以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
A. 发现学习
B. 接受学习
C. 并列结合学习
D. 中位学习
3.(单选题)小明知道课间休息打闹是不对的,但是很多同学都玩得很开心,所以他也和其他同学一起打橄起来,这种情况属每.()
A. 群体压力
地巩固知识,所以过度学习程度越高越好
B. 过度学习会浪费更多的时间,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C. 适当的过度学习有利于记忆的保持,可以有效减少遗忘
D. 过度学习比及时复习的效果更好
6.(单选题)“教育”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A. 《尚书•舜典》
B. 《孟子•尽心上》
C. 《诗经•小雅》
D. 《中庸》
7.(单选题)形成中国教育学雏形的著作是()
A. 《学记》
B. 《大学》
C. 《师说》
D. 《颜氏家训》
8.(单选题)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 管理能力
B. 适应能力
C. 研究能力
D. 颔导能力
9.(单选题)下列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中,从根本上决定着教育制度的发展程度的是()
A.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B. 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C. 社会思潮等相关文化因素
D. 对人的成长的认识
10.(单选题)“十个指头有长短,山口树木有高低”,这句话强调了教学原则体系中的()
A. 启发性原则
B. 探究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11.(单选题)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12.(单选题)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课程价值趋向发生的变化是()
A. 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B. 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C. 由关注个体走向关注整体
D. 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13.(单选题)“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说明()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A. 向先进入物学习
B.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C. 坚持知行统一
D. 努力做到慎独
14.(单选题)“你可以牵马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它饮水”是句西方谚语,说明了在学生的心理引导中,我们要遵循()
A. 发展的原则
B. 学生主体的原则
C. 整体的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15.(单选题)看小说时,在人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过程主要是()
A. 无意想象
B. 再造想象
C. 幻想
D. 创造想象
16.(单选题)年龄智商的公式是()
A. IQ=MA/CAN100%
B. IQ=CA/MAN100%
C. IQ=MA/CAN100
D. IQ=CA/MAN100
17.(单选题)()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 1789
B. 1879
C. 1798
D. 1897
18.(单选题)—位新教师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那么他处于教师成长过程的()
A. 关注情境阶段
B. 关注生存阶段
C. 关注学生阶段
D. 关注教学阶段
19.(单选题)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A. 也是中等
B. 不利
C. 关系不大
D. 最有利
20.(单选题)学习策略中一种——元认知策略,包括制订认知计划(计划策略)、监视计划执行(监视策略)和()
A. 调节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实施策略
D. 价值性
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后的四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代码涂黑。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多选题)注意的功能有()
A. 调节功能
B. 保持功能
C. 抑制功能
D. 选择功能
E. 启动功能
显示答案
2.(多选题)—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A. 选择功能
B. 激活功能
C. 指向功能
D. 调节与维持功能
E. 集中功能
显示答案
3.(多选题)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A. 认知
B. 能力
C. 气质
D. 情感
E. 性格
显示答案
4.(多选题)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
A. 每次尽可能长
B. 有明确观察目的
C. 随时记录
D. 可利用现代手段
E. 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显示答案
5.(多选题)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
A. 潜意识理论
B. 梦的解析
C. 泛性论
D. 本能学说
E. 人格理论
显示答案
6.(多选题)学生是一个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意思是指学生的学习是()
A. 以学习人类的直接知识为主
B. 以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为主
C. 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
D. 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
E. 个人的学习
显示答案
7.(多选题)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A. 知识与技能目标
B. 过程与方法目标
C. 个性和共性目标
D.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E. 发展与习得目标
显示答案
8.(多选题)教育法律主体只有具备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才被认定为教育法律责任主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以下表述属于教育法律归责要件的是()
A. 有损害事实
B. 损害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律
C. 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D. 行为人必须是学生
E. 损害行为要有一定程度
显示答案
9.(多选题)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能够发现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个别差异包括()
A. 心理的个别差异
B. 生理的个别差异
C. 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D. 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E. 发展的个别差异
显示答案
10.(多选题)良好的班集体所具有的教育作用是()
A.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B.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C. 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D. 有利于统一塑造学生的个性
E. 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显示答案
11.(多选题)韦纳的归因理论,属于内在的、不可控的是()
A. 运气
B. 身体状态
C. 任务难度
D. 能力
E. 努力程度
显示答案
12.(多选题)教师有下列行为予以解聘的形式有()
A. 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给其造成严重损失的
B. 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C. 品行不良,影响恶劣的
D. 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E. 上课不认真教学的
显示答案
13.(多选题)综合实践活动包括()
A. 信息技术教育
B. 研究性学习
C. 社区服务
D. 社会实践
E. 劳动与技术教育
显示答案
14.(多选题)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A. 自主学习
B. 合作学习
C. 探究学习
D. 互助学习
E. 研究学习
显示答案
15.(多选题)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工作,包括()
A. 钻研教材
B. 了解学生
C. 设计教法
D. 评估方法
E. 研究理论
显示答案
判断题
下列各项中,你认为正确的请选“Y”,错误的选“N”;全部选“Y”或全部选“N”,均记为0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判断题)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能力就越强。()
正确
错误
2.(判断题)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学校是其监护人。()
正确
错误
3.(判断题)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正确
错误
4.(判断题)场依存性强的教师喜欢与学生相互作用,喜欢采用讨论的方式教学。()
正确
错误
5.(判断题)学生有巨大的发展落能,成人应当听任学生任意发展。()
正确
错误
6.(判断题)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及时评价,其目的是更好地改进教学,提高质量。()
正确
错误
7.(判断题)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状态,伴随着认识过程发生。()
正确
错误
8.(判断题)教材作为课程资源并不是唯一的,其作用呈下降趋势。()
正确
错误
9.(判断题)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关于教育学的著作是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正确
错误
10.(判断题)儿童口语训练的关键期为1〜3岁。()
正确
错误
简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主观题)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主观题)简述影响儿童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3.(主观题)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案例分析题
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共25分。
1.(主观题)以下是两位老师对同一名学生写的操作评语:评语一:该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有时迟到,有时不按时交作业,成绩较差,在清洁卫生活动中表现还算积极,与老师的期待有较大差距。评语二:你热心参加集体活动,能配合体育委员参加工作,对班长的工作也能大力协助和支持,很好地履行卫生委员的职责,受到好评。在学习方面,主观上想努力,但力度不够,成绩尚不够理想,希望进一步学习学生行为规范,力争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在学业方面得到更大进步。请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评价这两则评语,并谈谈写评语应注意什么。
2.(主观题)刚上一年级的小刚,在超市拿起话梅就吃,被同学告诉老师。老师找到小刚,问他为什么吃话梅。小刚说:“在家就是拿起来就吃。”老师说:“你的话梅是从哪儿来的?”小刚说:“妈妈买的。”老师说:“妈妈怎么买的?”小刚说:“用钱买的。”老师说:“钱是怎么来的?”小刚说:“妈妈用劳动换来的。”老师说:“所以是妈妈用劳动换来钱,然后才能买话梅来给你吃。你没有给人家钱,是不能吃别人的话梅的!”小刚说:“我知道了,老师。那人家说我是小偷,老师,我是吗?”老师说:“小刚不是,小刚是还没分清在家和在外面有什么区别。”师生的对话直接改变了什么?对小刚的品德形成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