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9-08-10 23:31:59
2013年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
判断题
请判断下列陈述是否正确,您认为正确的请在表中对应的空格内打“Y”,错误的打“N”。全部打“Y”或“N“,本大题以0分记。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判断题)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正确
错误
2.(判断题)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教育教学不应追求个性化。()
正确
错误
3.(判断题)教是为了不教,说明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正确
错误
4.(判断题)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是注入式教学,讨论法教学是启发式教学。()
正确
错误
5.(判断题)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为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检查与评定。()
正确
错误
6.(判断题)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正确
错误
7.(判断题)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学习不仅是行为的变化,而且包括知识的变化。()
正确
错误
8.(判断题)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智力机构有差异。()
正确
错误
9.(判断题)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正确
错误
10.(判断题)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正确
错误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请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涂。不选、错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单选题)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赞可夫
D. 培根
2.(单选题)“教学相长”思想出自()
A. 《大学》
B. 《中庸》
C. 《论语》
D. 《学记》
3.(单选题)我国制订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 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B. 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C. 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D.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单选题)普通中小学的教育性质是()
A. 义务教育
B. 基础教育
C. 初等教育
D. 普及教育
5.(单选题)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
A. 显性课程
B. 校本课程
C. 隐性课程
D. 综合课程
6.(单选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个别教学
B. 小组教学
C. 复式教学
D. 班级授课制
7.(单选题)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对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的教学原则是()
A. 循序渐进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启发性原则
D. 巩固性原则
8.(单选题)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是()
A. 忠于职守
B. 团结协作
C. 业务精湛
D. 师德高尚
9.(单选题)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 德育工作
B. 管理工作
C. 教学工作
D. 教研工作
10.(单选题)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A. 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B. 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C. 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 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11.(单选题)儿童努力学习以避免父母的惩罚称为()
A. 内化
B. 消退
C. 正强化
D. 负强化
12.(单选题)下列成语或俗语中能反映同化性迁移现象的是()
A. 举一反三
B. 聪明过人
C. 狐心多疑
D. 物以类聚
13.(单选题)有位历史老师在指导学生记忆马克思的生卒年份时,把“1818—1883”记成“一爬一爬,一爬爬山”。这种方法是()
A. 复述策略
B. 组织策略
C. 精加工策略
D. 自由联想策略
14.(单选题)智慧的最高表现是()
A. 抽象思维
B. 形象思维
C. 逻辑思维
D. 概括思维
15.(单选题)中国人看国产影视片容易分辨出人物面形,而看外国片则难于分辨。这种现象的心理学解释是()
A. 中国人不熟悉外国片所反映的内容
B. 外国人面形难以辨认
C. 中国人面形相对容易辨认
D. 中国人头脑中贮存的外国人形象模式相对较少
16.(单选题)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这反映的是人生的()
A. 青年期
B. 青年初期
C. 青年中期
D. 成年期
17.(单选题)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A. 接受学习
B. 机械学习
C. 发现学习
D. 有意义接受学习
18.(单选题)下列不是发散性思维主要特征的一项是()
A. 流畅性
B. 变通性
C. 独创性
D. 新颖性
19.(单选题)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学会用绳子打结不属于解决问题,其理由是()
A. 它所要求的心理活动太简单
B. 它不必克服认知障碍
C. 它不是在人的头脑内完成的
D. 它不需要复杂的认知活动
20.(单选题)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 望梅止渴
B. 蜘蛛织网
C. 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D. 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多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意,请将您认为正确的选项代码填在表中对应的空格内。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多选题)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显示答案
2.(多选题)自我意识包括()
A. 自我认知
B. 自我体验
C. 自我控制
D. 自我概念
显示答案
3.(多选题)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属于稳定归因的因素有()
A. 努力
B. 运气
C. 任务难度
D. 能力
显示答案
4.(多选题)从实践层面讲,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它突出表现为()
A. 重理论轻实践
B. 重认知轻情感
C. 重教书轻育人
D. 重结论轻过程
显示答案
5.(多选题)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
A. 关注每一位学生
B.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D. 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显示答案
6.(多选题)案例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躁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根据上述案例,作答6、7题。从心理学角度看,该教法所体现出的记忆规律是()
A. 具有明确目的的记忆较之没有明确目的的记忆效果要好
B. 能引起人的直接兴趣的材料,记得快、记得久
C. 要求精确记忆材料的效果,优于要求只记住材料大意的效果
D. 经过积极思考、达到深刻理解的事物,能较容易地记牢
显示答案
7.(多选题)该教法给教师的启示是()
A. 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
B. 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C. 教师授课要充分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D.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显示答案
8.(多选题)案例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根据上述案例,作答8〜10题。对“坏孩子”“差学生”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 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的学生
B. 智力因素先天有差异,教育、培养难度大的学生
C. 不同程度存在恶习,难以管教的学生
D. 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
显示答案
9.(多选题)出现“坏孩子”“差学生”的原因可能是()
A. 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
B. 学校教育上的偏差和过失
C. 家庭教育的失误
D. 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显示答案
10.(多选题)对待“坏孩子”“差学生”,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
B. 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
C. 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D. 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绝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得分评卷人
显示答案
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主观题)学习准备
2.(主观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3.(主观题)发散思维
4.(主观题)教育多元化
简述题
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主观题)我国教师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有哪些?
2.(主观题)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主观题)简述班主任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应抓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4.(主观题)有人说:“启发式就是问答式”,也有人认为“启发性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主动性的发挥”,而更多的人则是感到困惑在教学中为什么总是启而不发?”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综合分析题
第1题10分,第2题13分,共23分。
1.(主观题)案例一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上课时,几只蝴蝶飞进了教室,在同学们面前飞来飞去,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于是,于漪老师首先让学生把蝴蝶赶走,然后让学生以蝴蝶飞进教室为题打一词牌名,同学们苦思冥想不得其解时,于漪老师给出了答案:“‘蝶恋花’啊,因为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在同学们会意的笑声中,于漪老师又开始了她的讲课。请根据所学的教育理论对于漪老师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
2.(主观题)案例二在课堂组织教学方面,大多数教师主要关注两方面:一是将课堂纪律组织好,让学生进入“听讲”的状态;二是把学生的思维“组织”到教师的思维之下,使每个学生能顺利“接收”老师所讲的内容。而有的教师则努力把思维推向自己的反面,促进学生在听课时对教师保持一种怀疑和警惕的状态。根据上述案例,请你谈谈如何才能做一名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