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9-08-10 23:17:01
2012年陕西省新任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解析
单项选择题
1.(单选题) 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论述教与学问题的著作是先秦时期思孟学派的( )。
A. 《论语》
B. 《大学》
C. 《孟子》
D. 《学记》
2.(单选题) 近代社会标志着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著作是( )。
A.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D. 洛克的《教育漫话》
3.(单选题) 学校教育活动的中心是( )。
A. 课堂教学活动
B. 课外文化科技活动
C. 班会和团队活动
D. 社会实践活动
4.(单选题) 明确指出“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的报告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6年发表的( )。
A. 《明天的教师》
B.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C. 《学会生存》
D. 《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做准备》
5.(单选题) 把实践者在行动中为解决自身问题而进行的研究称为( )。
A. 理论研究
B. 观察研究
C. 行动研究
D. 质性研究
6.(单选题) 校本教研是推进学校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其研究主体是( )。
A. 校长
B. 教师
C. 学生
D. 专家
7.(单选题) 标志着课程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的诞生的著作是1918年出版的( )。
A. 博比特的《课程》
B. 洛克的《教育漫话》
C. 杜威的《人的问题》
D. 斯腾豪斯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
8.(单选题) 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由关注“我能行吗”转变到关注“我怎样能行”的阶段是( )。
A. 虚拟关注
B. 生存关注
C. 任务关注
D. 自我更新关注
9.(单选题) 教学过程是多种矛盾存在的统一体,其中最基本的矛盾是( )。
A. 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B. 教师与教学手段之间的矛盾
C. 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D.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10.(单选题)评价测评工具质量的指标有四种,其中衡量测验结果前后一致性程度的指标是( )。
A. 效度
B. 信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11.(单选题)在教学测验结果统计中,衡量学生成绩的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 )。
A. 算术平均数
B. 原始分数
C. 标准差
D. 方差
12.(单选题)讲授技能,是用语言传授知识、交流思想和感情的教学方式。下列教学方式中属于讲授技能的是( )。
A. 解释式
B. 研究式
C. 示范式
D. 练习式
13.(单选题)人的品德发展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整个中学阶段学生品德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 )。
A. 独立性
B. 创造性
C. 他律性
D. 排他性
14.(单选题)古人云:“不说大话,不务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这句话告诫我们开展学校德育应遵循( )。
A. 正面教育性原则
B. 知行一致原则
C. 客观真实性原则
D. 尊重平等原则
15.(单选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有认识、发现、提出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确立、设计课堂教学课题的能力,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教师的( )。
A. 研究能力
B. 沟通能力
C. 表达能力
D. 组织能力
16.(单选题)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有机体在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该过程实现的途径是( )。
A. 顿悟
B. 试误
C. 同化
D. 建构
17.(单选题)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该过程体现的心理发展特征是( )。
A. 不平衡性
B. 普遍性和差异性
C. 方向性和顺序性
D. 连续性和阶段性
18.(单选题)埃里克森提出,人格发展的每一阶转都面临着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危机。中学阶段的学生所面临的心理社会危机是( )。
A. 信任与不信任
B. 主动与内疚
C. 同一性与角色混乱
D. 自主与羞怯怀疑
19.(单选题)某同学在老师的积极鼓励下学习成绩得到很大提高,该教师采取的手段是( )。
A. 负强化
B. 正强化
C. 惩罚
D. 一级强化
20.(单选题)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的复杂程度,将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种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 )。
A. 命题学习
B. 接受学习
C. 机械学习
D. 发现学习
21.(单选题)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的心理学流派是( )。
A. 人本主义
B. 行为主义
C. 建构主义
D. 认知主义
22.(单选题)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其中陈述性知识的最小表征形式是( )。
A. 原理
B. 理论
C. 规则
D. 命题
23.(单选题)物理老师在课堂上设置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做实验,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掌握了力学原理。这种学习属( )。
A. 发现学习
B. 接受学习
C. 机械学习
D. 观察学习
24.(单选题)概念获得是理解和掌握一类事物共同的、关键属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概念的最主要形式是( )。
A. 概念表征
B. 概念同化
C. 概念理解
D. 概念记忆
25.(单选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明确方向,通过设置子目标来逐步缩小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差别的策略是( )。
A. 手段—目的分析法
B. 计划策略
C. 调节策略
D. 复述策略
26.(单选题)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表象的教学过程基本阶段是( )。
A. 感知阶段
B. 理解阶段
C. 巩固阶段
D. 运用阶段
27.(单选题)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认为,个体进行成败归因有四个基本因素,各因素按其特性可分为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其中属于内部的、非稳定的、可控的因素是( )。
A. 能力
B. 努力
C. 难度
D. 运气
28.(单选题)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确定具体的目标、内容以及实施方式。这充分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 )。
A. 直观性原则
B. 发展性原则
C. 社会性原则
D. 同一性原则
29.(单选题)道德认知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主要内容,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的研究者是( )。
A. 华生
B. 弗洛伊德
C. 科尔伯格
D. 埃里克森
30.(单选题)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呈现一个让其困惑的问题,引发他们的思考,而结果却令他们感到吃惊,促使他们试图理解造成认知不平衡的原因。该教师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所依据的原理是( )。
A. 认知结构
B. 认知冲突
C. 认知平衡
D. 认知失调
判断题
1.(判断题) 在传统学校中,政治在所有教育功能中处于中心地位,学校教育历来掌握在统治阶级的手里,成为统治阶级的有力工具。在当代社会,学校教育不再具有政治功能。( )
正确
错误
2.(判断题) 品德的形成、发展以一定的社会道德为基础,没有道德基础的品德是虚假的品德,没有品德基础的道德是空洞的道德。( )
正确
错误
3.(判断题) 所谓教育叙事,是指教师叙述自己在教育活动中个人化的问题解决过程和经验事实,或者是记叙教育问题的提出过程以及在解决问题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 )
正确
错误
4.(判断题) 凡课堂教学都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即按照学生的年龄顺序和年级排序开展教学。( )
正确
错误
5.(判断题) 科学性和教育性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无论是在课堂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还是在课堂组织其他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都要贯彻这一原则。( )
正确
错误
6.(判断题) 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要求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而不只是适应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 )
正确
错误
7.(判断题)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用学生喜欢做的事情去强化其不喜欢做的事情,诸如“只要写完作业,就可以出去玩”。这是对普雷马克原理的具体应用。( )
正确
错误
8.(判断题) 教师采用“先行组织者”原理,在教授新课时,先呈现适当的引导性材料,以对学生当前所学的新内容加以定向和引导,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有利于新的学习内容的吸收。( )
正确
错误
9.(判断题) 所有知识都是对现实和客观规律唯一的、准确的表征,它可以脱离生活情境而抽象地存在。( )
正确
错误
10.(判断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提倡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种教学理念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 )
正确
错误
简答题
1.(主观题) 目前我国学校常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
2.(主观题)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3.(主观题) 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包括哪些内容?
4.(主观题)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把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划分为哪几个环节?
论述题
1.(主观题)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会生存》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责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学教师角色定位的理解。
2.(主观题)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采用分数、奖品等外部激励非常有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必须增强内部学习动机。作为中学教师,你认为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和激发中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案例分析题
1.(主观题)请阅读下列案例,并分析材料中哪些部分体现了自主构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问题探究学习?一位教师讲授《小镇的早晨》一文中,在帮助学生概括了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三个特点之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布置了一次小练笔:仿照《小镇的早晨》的写法,以《校园的早晨》为题,要求每个学生按照分工写出校园早晨的某个特点。动笔之前,教师安排小组成员先讨论校园早晨的特点,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分工和任务。写好后,每个小组共同完成结尾,合成一篇文章。
教学设计题
1.(主观题)下面材料是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请仔细阅读,深刻领会材料内容的基本意思,然后完成以下两个设计:1.设计本堂课教学所需要的一种导入新课的方法。2.设计本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知识结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全方位影响学生成长的人,因此要具备比较完整、优化的知识结构。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其知识结构可分为三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专业知识。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准,教师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要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分析能力,教师必须理解学科知识是如何创立、构建并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随着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师就更有必要了解自己专业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并且涉猎一些相邻学科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要成为一位好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还要了解和遵循教育工作的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等基本教育理论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也就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作为教师,只有构建起上述知识结构,逐步成长为一位专家型教师,才称得上是一位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