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 
 ★ 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四川省教师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与答案解析(完整word版)

时间:2019-06-08 10:02:3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真题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四川省教师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与答案解析》真题及1740套全国各地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真题预览: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与答案解析《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满分:100 分,时限:120 分钟) 一、判断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9 分) 1.“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体现的是教育的变迁功能。【答案】B【解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早上你还是一个乡村野夫,(因为读书,因为机缘),到晚上就能进入朝廷入将拜相,吃皇粮了。乡野村夫到朝廷将相的瞬变,便是由于教育之故,这是教育个体功能的体现,而变迁功能属于教育的社会功能。故本题说法错误。2.真正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是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是政治经济制度,不是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3.心理相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基本的伦理关系,也是我国新型师生关系最本质的特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师生关系。我国新型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融。其中,心理相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关系,而不是伦理关系,故本题说法错误。4.课程是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答案】B【解析】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因此题干描述的课程,无论从广义的角度还是狭义的角度,均是错误的。5. 杜威选择木工、金工、缝纫等直接经验形态的课程内容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答案】B【解析】杜威的课程内容共分成 4 类:(1)手工制作类的课程内容,如木工、金工、缝纫、烹调、园艺等;(2)语言社交类的课程内容,如游戏、俱乐部、表演等;(3)研究与探索类的课程内容,如历史研究、自然研究、专业化活动研究等;(4)艺术类的课程内容,如乐队活动、乡村音乐会等。在杜威看来,选择这些直接经验形态的课程内容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儿童“消遣”,也不是为了获得“职业技能”,而是为儿童“提供一种研究的途径是儿童生活的需要”。6.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答案】A【解析】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正面价值,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体现就是以学生为中心。7. 翻转课堂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答案】A【解析】翻转课堂是是下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形式,“翻转”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的翻转,学生掌握真题预览结束
真题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四川省教师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与答案解析》真题及1740套全国各地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