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 
 ★ 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高中音乐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真题《波莱罗舞曲》教学设计(完整版)

时间:2019-06-08 06:27:3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真题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高中音乐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真题《波莱罗舞曲》教学设计》真题及1740套全国各地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真题预览:高中音乐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真题《波莱罗舞曲》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波莱罗舞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乐曲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体会内心向上的精神。【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聆听、模唱与分析作品,感受不同主题的情绪。【知识与技能】能够听辨乐曲中不同的乐器,了解作者拉威尔,并掌握乐曲中典型节奏以及哼唱作品主旋律。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波莱罗舞曲》,了解拉威尔生平并哼唱作品主旋律。【难点】听辨乐曲中不同乐器,掌握典型节奏并体会作品表达的积极向上的情感。三、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鹅妈妈》音频,引导学生聆听。教师提问:这是谁的作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拉威尔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最为广泛流传的这首《波莱罗舞曲》由此导入新课。(二)初步感知1.播放音频,学生聆听。2.多媒体作者照片,介绍作者。拉威尔是著名的法国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七岁开始学钢琴,十四岁入巴黎音乐学院。早期印象派音乐热衷于明暗对比、光明与阴影中神秘的游戏,而自我陶醉在冗长的印象中;而拉威尔作为印象派音乐家则大大发展了印象派音乐的表现力, 他喜爱喷射出五彩缤纷,光彩夺目的人造烟火,喜爱富于诗意的洪亮的声响。3.再次播放音频,引导学生聆听。教师提问: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乐曲?给了你什么样感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波莱罗舞曲》,又译做《波露曲》《波丽露》,由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创作于1928年。是拉威尔最后的一部舞曲作品,是他舞蹈音乐方面的一部最优秀的作品,同时又是二十世纪法国交响音乐的一部杰作。《波莱罗舞曲》原是西班牙民间的一种三拍子的双人舞。作者在其《自传素描》中说明此曲1928年应舞蹈家伊达·鲁宾什坦之约而写的伴舞音乐。后来成为广受欢迎的音乐作品之一。民间舞蹈风格的旋律是这部作品的基础。这是一首慢速度舞曲,它的旋律、和声、节奏始终如一。4.多媒体再次播放音频,学生闭目感受。(三)深入学习1.多媒体播放视频。教师提问: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教师总结:作品中运用了包含萨克斯、短笛、圆号、风琴、钢片琴、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等。2.再次聆听,感受乐曲的特点。学生相互交流,引导学生找出典型节奏。教师总结:节奏自始至终完全相同,节拍速度不变;情绪逐步渐强。教师提问:乐曲中有几个主题旋律?学生回答:两个。3.分别聆听两真题预览结束
真题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高中音乐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真题《波莱罗舞曲》教学设计》真题及1740套全国各地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