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 
 ★ 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2 0 1 6年5月1 5日江西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试卷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三)

时间:2017-11-19 19:30:1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A。解析:人类具有一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

心理平衡。当认知不平衡或不协调时,比如,新出现的事物与自己原有的经验不一致,或者自己的观点与他人

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等,内心就会有不愉快或紧张的感受,个体就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以

达到新的平衡。这种观点来自认知失调理论。

    43.【答案】C。解析:柯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六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

划分成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定向和相对功利取向

两个阶段;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定向和遵守法规与秩序定向两个阶段;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定向和原则

或良心定向两个阶段。具备“自我为中心、服从强权和权威、力避苦恼”特征的儿童道德发展处于惩罚与服从定

向阶段,所以是前习俗水平。

    44.【答案】D。解析: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

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为了赢得社会地位”属于外部诱因,所以也是

外部动机。

    45.【答案】C。解析:班级活动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根据班级活动目标和功能可以分为:(1)思想道德引领类班级活动(2)学习提高类班级活动(3)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4)社会适应类班级活动。思想道德引领类班级活动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思想情感、健康的心理素质。例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清明祭扫活动、主题演讲等。这类活动重在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某种情感,在参与活动后更要表现出与这种情感相应的行动。个性发展类活动主要是充分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特长优势、发掘自身潜力而开展的活动。例如作文竞赛、诗歌创作和朗诵比赛、歌咏比赛等,在展示活动中让学生展示自己优势的同时,学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举行“我心中的祖国”作文竞赛活动既属于思想道德引领类班级活动又属于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

    46.【答案】A。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T作的前提和基础。班主任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

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两部分。班主任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体的思想品德、个体的学习、个体

的身体状况、个体的心理、个体的家庭。对群体的了解包括对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了解l。其中个体的思想品

德、个体的学习、个体的身体状况、个体的心理都属于个人信息,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属于群体信息,个体的

家庭主要是指家庭背景。

    47.【答案】A。解析:建立一支核心队伍足培养班集体的一项莺要工作,班集体的核心队伍由班十部和积极分子组成。

    48.【答案】D。解析:班级危机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引发的危机,二

是来自频发的校园公共安全危机,三是来自班级内部的突发事件而引发的危机。班级危机管理过程一般分为危

机预设、危机防范、危机确认、危机控制和危机善后五个阶段。

    49.【答案】C。解析:班级管理的目标就是形成一个“班级共同体”,即学习共同体、精神共同体、文化共同体

和伦理共同体。

    50.【答案】c0解析:教学媒体是指教学活动中传递信息的中介,能够使教学信息传递更加标准化,教学媒体

包括存储、呈现、处理、传递教学信息的物理载体和承载教学信息的信息载体。

    5 1.【答案】C。解析:社会性软件是构建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之上的应用软件,其功能上能够反映和促进真

实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交往活动的形成,使得人的活动与软件的功能融为一体。常用的社会性软件有Blg,QQ

微信等。

    52.【答案】c0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完善发展理

念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5 3.【答案】D。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对关爱学生的要求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

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

书育人中的要求。

    54.【答案】B。解析:现今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全面提高中小

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20089月,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

委员会联合发布了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规范》基本内容有六条,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

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

    55.【答案】A。解析:慎独指的是在一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坚守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

去行动,不做坏事。能否慎独,直接关系到教师劳动的质量c若想真正做到慎独,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对待“隐”与

“微”。正确对待“隐”,就是要在自己一人独处的地方,时时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做出不合乎教师职业

道德的事情来。正确对待“微’’,就是要从一点一滴的微小事情做起,积小德为大德。

    56.【答案】D。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

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矛盾,是教育内容

和受教育者之间矛盾的基本体现。

    57.【答案】D。解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是构成品德的四要素,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

与道德行为的基础;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的催化剂;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起着维持作用;道德

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客观标准,在品德结构中处于关键地位。

    5 8.【答案】A。解析:思想品德课在传授学生道德知识、提高学生道德认知的同时,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

思维能力。道德思维能力包括道德推理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道德决策能力以及道德抉择能力。思想品德课发展

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意味着借助理性的力量,使学生形成自己的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则及道德规范,在社会实

践中面对具体的道德情景能进行道德推理,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实践道德活动。题干中“辨别是非’’‘‘一定

的道德评价能力’’说明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

    59.【答案】B 。解析:“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意思是老师善于一步步地诱导,用

丰富的文献教我博学,又用一定的礼仪来约束我的行动,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体现的是启发性原则。“视其

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意思是看明白他正在做的事,看清楚他过去的所作所为,看仔细他的心安于什么

情况,体现的是因材施教原则。“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意思是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讷于言而

敏于行”的意思是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体现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

不从”的意思是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

不会服从,体现的是榜样示范法。所以B选项反映了因材施教原则。

    60.【答案】B 。解析:锻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形成学生良好道德行

为习惯的方法。锻炼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德育方法,因为道德自身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清明节组织学生到革命

烈士陵园举行清明扫墓活动,瞻仰革命先烈属于社会实践活动,所以是锻炼法。

    第二部分主观题

    一、简答题

    1.【参考答案】

    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有: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2.【参考答案】

    (1)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

    (2)教育有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3)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判断分析题

    1.【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

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因此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但是教学必须与其他教

育形式结合,必须与生活实践加强联系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应妥善安排教学与其他教育活动,保证全面提高学

校教育的质量。因此这种表述是错误的。

    2.【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德育的功能决定学校德育的性质。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了德育

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并未决定德育的性质。因此这种

表述是错误的。

    3.【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德育中的说服法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语言文字说服,如讲解、报告、谈话、讨论、辩论、

指导阅读;二是事实说服,如参观、访问,、调查等。因此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三、论述题

    【参考答案】

    王老师产生困惑的原因:题干中的王老师对这两个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缺乏了解,没有遵循认知发展规律

来组织教学。皮亚杰将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由低到高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

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

的一般认知水平。所以,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

义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适当内容。题干巾的王老师最初教的初中生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形式

运算阶段,之后教的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两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如只有形式运算阶段的学生才能获得

纯粹以命题形式呈现的概念和规则;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

思维。很明显,题干巾的王老师对这两个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缺乏了解,没有遵循认知发展规律来组织教学。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6/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教师招聘考试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 教师招聘考试 ★ 
 ★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 
 ★ 教师资格考试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