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2-11-08 20:14:16
2009年7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我国学校教育形态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 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教育学家是( )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韩非子
3. 《大教学论》一书的作者是( )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4. “泛智教育”的提倡者是( )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5. 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指的是( )
A.教育目的
B.课程目标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6. 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 )
A.前提
B.基础
C.条件
D.目标
7. 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
A.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
B.讲授法、谈话法、启发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
C.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游戏法、启发法
D.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诵读法、练习法、启发法
8. 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校本课程
9.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名言是谁说的? ( )
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第斯多惠
D.乌申斯基
10.我国有一部法律规定: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这部法律是( )
A.《宪法》
B.《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11.教师不应该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应该随意私拆、毁弃或采取强硬态度拆毁学生的信件、日记等。这个规定是要求教师要保护( )
A.学生的身心健康权
B.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C.学生的名誉权
D.学生的隐私权
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强调的是( )
A.学习过程
B.教学方法
C.学习结果
D.教学原则
13.国家课程属( )
A.一级课程
B.二级课程
C.三级课程
D.中央课程
14.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是( )
A.《普通教育学》
B.《论语》
C.《大教学论》
D.《学记》
15.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的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和( )
A.民族性
B.基础性
C.直观性
D.发展性
16.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7.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发生认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是 ( )
A.柯尔伯格
B.弗洛伊德
C.华生
D.皮亚杰
18.道德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19.“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 )
A.法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20.“教学相长”、“启发诱导”指的是( )
A.教学原则
B.教学方法
C.教学过程
D.教学组织形式
91exam.org 教师资格1234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____教育的兴起。
2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的是学习与____相结合。
23.生产力对教育起____作用。
24.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____(人名)。
25.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____。
26.赫尔巴特的理论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____中心的特点。
27.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____”。
28.教育目的的层次除了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外,还有一个就是____。
29.____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30.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____》,体现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31.中国古代身心发展动因内发论的代表是____。
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____能力。
33.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科学的分类为依据,并选择其中最一般的、对青少年一代最必需的科学知识构成学科。所以,开设哪些科目是____的中心问题。
34.德育过程的结构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____和德育方法四个要素构成。
35.德育相对体育、智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____的总称。
36.班级管理的目标管理模式核心是强调学生以____管理为中心。
37.一般而言,学校不能轻易地处分学生。处分分为警告、____、留校察看、开除学籍。
38.学生的品德是由____四个因素构成的互动体。
39.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钻研教材,二是____,三是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40.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的、民主的和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如何理解素质教育?
4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是什么?
43.班集体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44.德育的疏导原则基本要求有哪些?
45.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6.联系实际试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91exam.org 教师资格1234 |
2009年7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B 3. C 4.C 5.D 6.C 7.A 8.A 9.C
10.D 11. D 12. A 13.A 14.C.15.B 16.C 17.D 18.B
19.D 20. A
二、填空题
21.制度化
22.行动
23.决定
24.康德
25.杜威
26.课堂
27.宪章
28.教师的教学目标
29.教科书
30.儿童权利公约
31.孟子
32.研究
33.教学计划
34.德育内容
35.道德教育
36.自我
37.记过
38.知、情、意、行
39.了解学生
40.放任的
91exam.org 教师资格1234 |
三、简答题
41.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第二,素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的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第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42.第一,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第三,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3.第一,明确的共同目标。
第二.一定的组织结构。
第三,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第四,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44.第一,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第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第三,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45.第一,认识的间接性。
第二,认识的交往性。
第三,认识的教育性。第四,有领导的认识。
四、论述题
46.(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能动性表现在: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都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创造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主导下逐步确立的。学生这个个体从依赖性向独立性发展,正是教师主导的结果。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教学经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交流思想、情感,实现培养目标。能够联系实际情况展开论述的加2分。
在线测试>>福建省2009年7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试卷
来源:91考试网-教师资格91exam.org 教师资格1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