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0-12-18 15:37:21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道家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
1、道家主张教育要( )。
A.“有教无类” B.“非攻”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17、18世纪,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推进了科学的体制化。
2、教育可以推进科学的( )。
A.系统化 B.体制化 C.全面化 D.多样化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每个人身心的发展都与别人不同,教育也不应完全相同。
3、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学为文士”是古埃及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所以古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4、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 )学校。
A.文法学校 B.琴弦学校 C.文士学校 D.骑士学校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必然会引起他们的教育价值观念的改变。
5、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权益是指应该享受的不容侵犯的权利。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保护教师的权益的法律制度。
6、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保护教师的( )的法律制度。
A.权益 B.权利 C.利益 D.权力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沟通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占有中心地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7、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占有中心地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的是( )。
A.交流 B.沟通 C.激励 D.控制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师工作的目的和使命。
8、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开拓创新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
9、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类型 C.课程标准 D.课本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由授课制演变史可知,16世纪的欧洲是班级授课制的首行时代。
10、班级授课制的首行时代是( )。
A.15世纪末的欧洲 B.16世纪的欧洲 C.15世纪末的中国 D.16世纪的中国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通过检查复习既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加深,又可督促学生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11、目的在于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了解学生接受情况,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的教学环节是( )。
A.组织教学 B.检查复习 C.讲授新教材 D.布置课外作业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题干是对说服法的具体解释。
12、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 )。
A.锻炼法 B.陶冶法 C.榜样法 D.说服法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有利于教育是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
13、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
14、“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 )。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
15、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是指德育的( )。
A.方法 B.手段 C.途径 D.内容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班级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16、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A.班级 B.学校 C.家庭 D.社区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学校是一个社会组织,组织现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现象。
17、学校文化是一种( )文化。
A.制度 B.物质 C.精神 D.组织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重视共性的发展,又重视个性的多样化。
18、素质教育是促进( )的教育。
A.个性发展 B.认识发展 C.情感发展 D.意志发展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奴隶社会由于剩余产品的出现,产生了学生,也开始有了教师。
19、教师职业开始出现于( )。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目标评价模式其他的所有步骤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所以确定目标是最为关键的步骤。
20、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 )。
A.确定方法 B.确定目标&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