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0-10-20 12:57:52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个性中具有心意义的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
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3、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类型,这是( )。
A.特定性原则
B.主体性原则
C.生成性原则
D.内化性原则
4、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
A.学费
B.杂费
C.学费、杂费
D.学费、杂费、住宿费
5、初次与某人交往,当得知他是一名大学教授时,马上断定他很有学问、有修养、心情温和、待人民主。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此种现象属于( )。
A.首因效应
B.马太效应
C.近因效应
D.社会刻板效应
6、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的基础是( )。
A.规则学习
B.命题学习
C.代表性学习
D.总括学习
7、教师职业道德医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
D.团结协作
8、针对精神疾病和心理异常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防止病情的发展和恶化,这是心理卫牛丁作( )水平的任务。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9、“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 )。
A.并列的
B.递进的
C.相互联系、相互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D.互补的
10、1~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小学中年级是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关键期。这一事实说明心理发展的( )。
A.不平衡性
B.连续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11、师表美的精神内涵或内在方面应该是( )。
A.表美
B.道美
C.风格美
D.形体美
12、看到某件制品时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 )。
A.习惯
B.定势
C.功能固着
D.定向
13、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高尚完美的,最值得学习。这说明学生具有( )。
A.依赖性
B.向师性
C.可塑性
D.接受性
14、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核心是( )。
A.无关刺激
B.中性刺激
C.无条件刺激
D.强化
15、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m始自党的(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6、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17、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叫( )。
A.潜意识
B.前意识
C.定势
D.潜伏学习
18、“明人伦”是我国( )的学校教育目的。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国民党统治时期
19、“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20、长时记忆中信息的储存方式是(- )。
A.形象编码
B.物理编码
C.意义编码
D.语音编码
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
1、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适应问题是( )。
A.恐惧
B.抑郁
C.紧张
D.情感冲动
E.失眠
2、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 )。
A.学校教育
B.社会教育
C.闲暇教育
D.家庭教育
E.业余教育
3、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哪四个因素?( )
A.活动的难易
B.竞赛动机的激发
C.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D.注意的干扰
E.群体的规模
4、课外活动的特点是( )。
A.组织Lfl‘勺自愿性
B.内容上的广泛性
C.活动上的自主性
D.形式上的多样性
E.方法上的趣味性
5、下列属于个性的是( )。
A.需要
B.性格
C.动机
D.世界观
E.气质
名词解释
(每小题4分,共20分)
1、晕轮效应
自评分
2、动机
自评分
3、义务教育
自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