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 
 ★ 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2015年12月语文教师招聘面试高分说课稿《桂林山水》

时间:2015-12-17 17:08: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的4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桂林山水》。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写景散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桂林山水》这篇文章,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山水闻名遐迩,然后从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桂林的山和水等角度分别描写了桂林美景的特色。

学习本文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与热爱之情,并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用优美的语句来表情达意的。

二、说学情

上好一节课,除了对教材有一定了解之外,我们还应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清晰的认识。

本课教学对象是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之前学习过关于描绘山水的文章,初步具有了欣赏美、热爱美的能力,但是体会作者如何通过语言运用技巧来写景达意,并对其中的优秀技巧进行模仿写作,这样的感悟力和能力还需要加强。所以教师还应该对其学习过程进行一定的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理念要求以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认识澜、瑕等8个生字,会组词和听写,并能正确读写“无瑕、兀立、嶙峋、波澜壮阔、峰峦雄伟、连绵不断”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第2、3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掌握引用、对比、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能够模仿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基于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了解,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学会用写景手法描绘身边的事物,难点是了解本文语言特点,掌握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指导下,我将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另外新课改的教学观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把学生是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要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六、说教学过程

对于一节课来说,教材分析、学情 91exam .org分析只是一个前提,教好一节课的关键在于课堂的教学过程设计。它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有序展开。接下来,我主要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这一部分,我主要从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和小结作业等四个方面来展开。

(一)导入新课

一节新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我采用的设置情境的导入方式。通过播放张艺谋导演的《印象桂林》的纪录片,让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美产生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大家知道我们刚才所观看的纪录片中的地方在哪里吗?大家有没有人去过或者是在电视上看到过?这就是我们今天课文的主题——《桂林山水》。同学们,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大家想不想去看一看,想不想去亲身的体验一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散文,跟随作者的眼睛,去一睹桂林的风采!

(二)新课讲授

接下来是我的新课讲授环节。在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步骤:

首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一环节,我设计的是教师范读,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在教师范读时,学生要标出生字在课文中的位置和本文出现重要词语;在学生自读课文时,学生要试着概括每段最主要写的是桂林的什么美景,概括文章大意。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对文章的大概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的工具书或者自主学习,解决生字新词,并初步感悟桂林山水的美。之所以安排,是因为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充分的朗读是让学生体验这篇文章最好的办法,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对于生字新词,学生也具备的足够的能力通过借助工具书来认识理解。

其次,深入研读,突破重难点。在整体感知阶段,学生已经能够概括出每段的段落大意,能够清楚的知道,第一段总述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段分述漓江的水,第三段分述桂林的山,最后一段再总述桂林山水。在突破重难点环节,我采用让学生分段研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文章如何运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桂林的美景的。因为本文每个段落的主题都很鲜明,整体形成总--分--总结构,进行分段研读非常适合。分段研读的设计如下:

1.第1段,统领全文:前面我们已经概括了每段的大意,第一段最主要的一句话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学习第2段。

2.第2段,漓江的水:

(1)请一名同学读第二段,教师重点讲解:波澜壮阔、无瑕

(2)攻克重点:体会作者描写漓江水所采用的手法

A.作者要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先写大海和西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描写手法?

B.作者写了漓江水的哪几个特点?具体是怎么写的?

静:采用引读法(老师读前面的内容,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读出后面的内容),教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91Exam.org学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学生: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学生:绿的仿佛那是一块翡翠。

这里,采用了排比法,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还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漓江的绿水比喻成一块翡翠。

(3)第3段,桂林的山:

A.请一名同学读第3段,重点讲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B.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找出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呢?描写山的特点又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呢?

由于本文第二段和第三段所采用的描写手法是一样的,学生根据前面老师的讲解,结合小组讨论,可以对第三段进行分析了,所以我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法。

小组讨论以后,学生能够总结出桂林山的三个特点:奇、险、秀,和采用了对比、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4)第4段,桂林山水:

A.请一名同学朗读,重点讲解:连绵不断

B.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时,用了什么手法?作者是怎么描述“舟行碧波山,人在画中游”的?

(三)拓展延伸

攻克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会带领学生对本节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并进行相应的拓展。我是这样帮助学生回顾整体知识的:

1.作者在描写景色时,用了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桂林的语言跟美景一样,格外美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见到了很多美景,你能否可以模仿本文的写作手法“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描写你所见的一处风景。

2.我们的祖国,大好河山真的很美,像画卷一样。同学们,如果你们可以,一定要多出去看一看,多开阔自己的视野,多培养自己开放的胸怀。

(四)小结作业

接下来是我的小结作业环节,在这一环节,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小结,我采用的是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进行的,再次体现了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先引导不同学生回答,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都有哪些新的收获,然后再对学生的回答状况进行总结,得出本文先用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来总领全篇,又分别从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进行景色描写,最后写桂林的山和水汇来源:91 考试网成一副美丽的画卷,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第二个部分是作业布置,为了体现新课改的要求,我的作业布置力求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会让同学们模仿文中描写漓江水的写作手法,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片段,描写你所见过的或者特别喜欢的风景、植物、动物。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一节课的缩影,可以直观的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我的板书设计力图简洁直观,给学生以形象的感知,便于学生捕捉本节课的重难点。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

资深讲师陈程解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教师考试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师考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 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To no man will we refuse justice. 对一切人都应给以正义。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教师招聘考试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 教师招聘考试 ★ 
 ★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 
 ★ 教师资格考试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