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5-09-22 17:28:40
论述题
1.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在教育中如何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
【参考答案】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
(1)生物遗传因素。根据研究,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
(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又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
(3) 家庭环境因素。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可分为:①权威型。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过分支配,一切由父母控制②放纵型。父 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教育达到失控状态③民主型。父母与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自主权,并给孩子 以积极正确的指导。
(4)早期童年经验。首先,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但二者不存在对应关系。其次,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再次,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
(5)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物理因素都会影响人格。
总之,人格是先天、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需要做到:
(1)有效的说服。通过信息传播或者沟通的方式来改变人们的态度就是说服。
(2)树立良好榜样。榜样是学生通过观察别人的所作所为来进行的一种社会学习,如在课堂中教师表扬人格完善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像优秀者学习,从而完善其他学生的人格就是一种很好的塑造学生良好人格的方法。树立榜样的时候应该注意榜样的类似性、认同性、针对性和一致性。
(3)利用群体约定。群体约定对改变学生的态度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建立积极的规范,避免形成消极的规范。
2.如何根据迁移的原理有效地组织教学?
【参考答案】
(1)改善心智功能。教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发散思维。
(2)传授基本知识。教师把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详细而有计划的传授给学生。
(3)有效的指导。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及时的指导,给他们最需要的帮助。
(4)提高迁移的意识性。教学中,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把握好难度和进度,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
(6)设计情境性教学。创造引人注意的情境,比如设想、举例或者换位思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