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08-01 18:43:27
共计 1 个岗位 | 招 若干 人 发布时间:2025-08-01 | 截止时间:2025-08-26 | 工作地点:西安
需求学科(供参考): 法学与法律,数学,化学,力学,建筑学,战术学,物理学,考古学及博物馆,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公共管理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软件工程,土木工程与土木水利,电气工程,光学工程,机械工程,海洋科学,军队指挥、作战指挥与军事智能,应用经济学,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网络空间安全,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职位福利:全部有编、具有竞争力的年薪+安家费及货币化补贴+奖励绩效+突出贡献奖励、科研启动经费、子女享受西工大中小幼优质教育资源
西北工业大学将在
诚邀全球英才依托西工大申报海外优青项目
报名通道:点击立即报名 → [立即报名]
本次海外优青线上直播不收取参会人才任何费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已启动2025年新增批次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申报工作,西北工业大学诚挚邀请全球青年才俊依托我校申报。
一、项目简介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支持政策(具体政策可加微信咨询)
1.聘任岗位
事业编制,聘为教授、博导,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薪酬待遇
学校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年薪+安家费及货币化补贴+奖励绩效+突出贡献奖励等其他收入,上不封顶;学院(研究院)提供额外奖励和支持。
3.科研条件
(1)提供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学校经费足,保障强。2024年度全校科技经费超过65亿元,居全国前列。渠道多,项目足。2024年获批亿元级科研项目4项,千万级项目4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总数超过370项。
(2)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和实验场地。学校现有国家和省部级实验室、工程中心200余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8个。每个理工类学院有1-2个国家级平台支撑。
(3)提供良好的公共平台,学校建有分析测试中心,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技术研究型、公共服务型平台,提供简单顺畅、科学准确的分析测试服务。
4.团队建设
(1)博士生指标入职前三年,每年保证1个;
(2)入职前三年招收的博士后,薪酬由学校全额承担。
5.发展支持
(1)配备“成长责任导师”,一对一指导,职业生涯全过程支持保障;
(2)学校与军工集团和行业院所合作紧密,实施青年教师“百人总师培养工程”,提供赴行业院所挂职锻炼的机会,提供合作渠道和机会;
(3)学校全力支持组建学术创新团队,入职后可申请“翱翔青年科学家工作室”,给予经费和资源支持,促进学科交叉研究与合作。
6.生活保障
(1)子女享受西工大中小幼优质教育资源(全国顶尖);
(2)享受“三秦优才卡”,享受省内机场、铁路客运站贵宾服务,医疗系统“绿色通道”,三甲医院体检,省内A级景区免门票等高层次人才专享服务。
7.特别说明
(1)海外优青进入答辩暂未通过者,经一定程序纳入学校“翱翔海外学者”(NPU Aoxiang Young Fellow)支持。
(2)申请海外优青,可同步申请“陕西省人才计划”和学校“翱翔海外学者”。同时入选国家海外优青和省人才计划,就高支持。
(3)相关领域特别优秀者,将获得“翱翔人才(特别资助)基金”额外支持。
学校人力资源部(高层次人才办公室)将为您提供从政策咨询、申报准备、入职报到、落实待遇等一站式服务和全过程保障。学校和学院组织专家指导申报书撰写和修改。各学院设有工作专班,配备专人协助您准备和完善申报材料。
三、申请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
在海外工作期间,同时拥有境内带薪酬职位的申请人,其境内带薪酬职位的工作年限不计入海外工作年限。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
四、限项要求
1.执行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相关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2.对于已申请2025年度上半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因时间结点原因导致不符合当时申请条件、但符合新增批次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新增批次项目;其他申请人不得在新增批次重复提交申请。
3.已申请2025年度其它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的,不得在新增批次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五、报名方式
扫码报名
报名链接:https://bm.^91exam.com/vm/teSL4SO.aspx
请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报名链接填写申报意向,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并上传个人简历。我们会尽快回复,专人联系!
如需咨询本次活动的相关信息,请添加客服老师,届时将及时为您解答,并邀请您加入活动专属社群,同步相关活动安排。
添加请备注:姓名+西北工业大学+海外优青
示例:高小才+西北工业大学+海外优青
六、联系方式
1.西北工业大学人力资源部(高层次人才办公室)
联系人:
王老师15201595735(微信同号)
黎老师15802907598(微信同号)
座机:+86-029-88495803
邮箱:wangqu@nwpu.edu.cn
2.西北工业大学学院(研究院)
序号 |
单位名称 |
联系人 |
座机及邮箱 |
手机号及微信号 |
|
1 |
航空学院 |
陈老师 |
029-88492583 cnn@nwpu.edu.cn |
18740443647 |
|
2 |
航天学院 |
刘老师 |
029-88460431 liuruiyuan@nwpu.edu.cn |
18792696930 |
|
3 |
航海学院 |
程老师 |
029-88431896 chengyu@nwpu.edu.cn |
15102976705 |
|
4 |
材料学院 |
苏老师 |
029-88495240 yuan4@nwpu.edu.cn |
13609250616 |
|
5 |
机电学院 |
周老师 |
029-88495297 zhousijun@nwpu.edu.cn |
15829547654 zhouSJ0204(微信) |
|
6 |
力学与交通运载工程学院 |
任老师 |
029-88431000 renjiayu@nwpu.edu.cn |
18092249029 |
|
7 |
动力与能源学院 |
宋老师 |
029-88431103 xisong@nwpu.edu.cn |
19991878660 |
|
8 |
电子信息学院 |
胡老师 |
029-88431203 8renshirencai@nwpu.edu.cn |
18009267551 |
|
9 |
自动化学院 |
李老师 |
029-88431389 zdhxy@nwpu.edu.cn |
18792788615 |
|
10 |
计算机学院 |
靳老师 |
029-88431519 jinyuqi@nwpu.edu.cn |
15249299512 |
|
11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白老师 |
029-88431660 baixue@nwpu.edu.cn |
17789139506 |
|
12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马老师 |
029-88431652 wulirenshi@nwpu.edu.cn |
15339220656 |
|
13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薛老师 |
029-88431656 xuejiajia@nwpu.edu.cn |
15229386885 |
|
14 |
管理学院 |
王老师 |
029-88431800 international.som@nwpu.edu.cn |
13227860921 406980754(微信) |
|
15 |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
曹老师 |
029-88431900 caoguangyuan@nwpu.edu.cn |
15091766723 |
|
16 |
软件学院 |
易老师 |
029-88431585 yiwanjun@nwpu.edu.cn |
17792317879 |
|
17 |
微电子学院 |
王老师 |
029-88430774 wangyujiao@nwpu.edu.cn |
18291860825 |
|
18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王老师 |
029-88495027 scsjobs@nwpu.edu.cn |
15929729176 |
|
19 |
民航学院 |
潘老师 |
029-88460932 minhang@nwpu.edu.cn |
18327610879 |
|
20 |
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 |
冷老师 |
029-88460895 wurenxitong@nwpu.edu.cn |
13629293485 |
|
21 |
文化遗产研究院 |
吴老师 |
029-88460370 nich@nwpu.edu.cn |
18700807844 |
|
22 |
柔性电子研究院 |
刘老师 |
029-88431963 ifehr@nwpu.edu.cn |
15091893065 |
|
23 |
光电与智能研究院 |
李老师 |
029-88495713 iopenhr@nwpu.edu.cn |
18088660049 |
|
24 |
海洋研究院 |
李老师 |
0512-53331590 haiyang2022@nwpu.edu.cn |
18930078081 |
|
25 |
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 |
生命学院 |
宋老师 |
029-88430181 songfei@nwpu.edu.cn |
13689236666 sophie588(微信) |
26 |
生态环境学院 |
田老师 |
029-88431767 tianxiaomin@nwpu.edu.cn |
18629630985 |
|
27 |
医学研究院 |
但老师 |
029-88430163 danni@nwpu.edu.cn |
18551875760 |
|
28 |
宁波研究院 |
徐老师 |
0574-27960102 nyy-rlb@nwpu.edu.cn |
13909232168 |
七、学校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坐落于陕西西安,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1995年首批进入“211工程”;
2001年进入“985工程”;
2017年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
学校是“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发起高校,是连续两次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重大贡献奖”的唯一高校。
办学资源富集,学科特色鲜明
现有学生37000余名,教职工4100余人,占地面积310余万平方米。
25个学院和1个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
72个本科专业;
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3个“双一流”建设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12个ESI前1%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地球科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环境学/生态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4个ESI前1‰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
形成了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学科群为引领,
坚持立德树人,育人成效显著
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历史上,铸造、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飞行力学、航空发动机、水中兵器、火箭发动机、无人系统等7个学科的全国第一位工学博士由我校培养。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校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的33万多名校友中,有50余位省部级以上领导,67位将军,63位两院院士。大批西工大学子成为行业精英、国之栋梁,在人才培养领域形成了独有的“西工大现象”,被社会誉为“总师摇篮”。
创新引育机制,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不断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适应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健全有利于人才发展和创新的评价体系。完善青年人才全链条培养制度,实施“翱翔人才计划”,构建特色化阶梯式人才培育体系,持续提升青年教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实施“翱翔团队计划”,通过个性化、有针对性的精准支持,促进团队“培育大人才、构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学校汇聚了一支由全职两院院士9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70余人为骨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以及一大批行业领域专家、型号总师等国家级专家。
强化科研创新,科技贡献突出
充分发挥“三航”特色优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学校建有良好的科研平台和实验场地。学校现有国家和省部级实验室、工程中心200余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8个。学校建有分析测试中心,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技术研究型、公共服务型平台,提供简单顺畅、科学准确的分析测试服务。
学校科研经费足,保障强。学校扎实推进有组织科研,2024年度全校科技经费超过65亿元,居全国前列。科研项目渠道多,项目足。2024年获批亿元级科研项目4项,千万级项目4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总数超过370项。学校深度参与了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专项的科研攻关,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
学校强化基础研究、促进学科交叉,在《Nature》《Science》《Cell》等顶级期刊持续发表原创性成果。国庆60周年、建军90周年阅兵中,整个无人机方队由我校自主研制生产,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国庆70周年阅兵中,我校无人机再次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2024年(2023年度),学校牵头6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五。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工业大学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不断完善有利于人才发展和创新的评价体系,持续构建特色化阶梯式人才培育体系,努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氛围,不断提升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此,诚邀全球青年才俊选择西北工业大学,
展青云之志,任九天翱翔,
和学校一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
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