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2-05-06 16:44:14
第八章 记忆发展与知识巩固
√75记忆
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76“记”就是识记和保持,“忆”就是再认和回忆。识记是记忆的第一个环节,是主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保持是第二个环节,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再认或回忆是第三个环节,是从头脑中提取和恢复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的巩固主要是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两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77记忆的类型:
1形象记忆
2情景记忆
3语义记忆
4情绪记忆
5运动记忆。
78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情境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空关系中的某个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是人们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或逻辑记忆。语义记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逻辑性和抽象性。情绪记忆是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运动记忆也叫动作记忆,是以人们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79瞬时记忆:存储时间大约为0.25—2秒。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保持的时间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生,容量没有限度。
☆ 80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各种记忆品质(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得到全面发展,大学期间是人生记忆力达到成熟和最旺盛的时期。
3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81识记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
82知识的识记与编码的主要方式:1视觉编码,视觉编码是感觉记忆的主要信息编码方式。2语音听觉编码,语音编码或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系统的主要编码方式。3语义编码,对于人类长时记忆系统中的有意义的学习材料,人们主要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行加工。4语言中介编码(借助长时记忆中储存的语言的某些特点如语义、发音、字形等,对当前输入的某些信息进行编码),在识记无意义材料和离散语言材料时经常使用。
△ 83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
1材料的数量与性质。
识记的效果随所识记材料的数量增加而递减。
a识记有意义联系的材料比识记无意义联系的材料效果要好
b识记系统性、连贯性较强的材料比识记系统性、连贯性较差的材料效果好
c识记直观形象的实物或图像材料比识记抽象概括的言语材料效果好
d识记韵文比识记散文效果好。
2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
识记的主动性越高,识记的效果就越好。
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
对材料意义的理解程度是影响识记效果最重要的条件。
4组块化编码。
组块是一种信息的组织与再编码,是人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5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
视听结合的识记效果优于任何单一的识记方式。
6觉醒状态(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
直接影响到识记的效果。
7识记的信心。
√84保持是识记过的经验在人们头脑中的巩固过程,也就是信息的存储过程。
85知识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储信息在内容和数量上都会发生变化.
△ 86知识保持与存贮的组织形式:
1空间组织
2系列组织
3联想组织
4网络组织
5更替组织。
√87联想组织是人们对字词水平的语义信息储存的重要方式。网络组织是语义记忆的主要方式,人类的概念和命题主要是按网络组织储存在记忆系统之中的。
√88知识遗忘的过程与特点: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
√89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暂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90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的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
☆ 91遗忘规律:
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92记忆遗忘的理论解释:
1衰退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2干扰说,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指前面的学习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的学习材料对保持和记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3同化说 当学习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4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遗忘是因为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
☆☆93合理复习,防止遗忘(根据遗忘规律,如何科学的组织学生复习?)
1复习时机要得当。
遵循“及时复习”、“间隔复习”的原则。
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
一般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 整体复习指每次复习整篇材料,部分复习指把材料分成几个部分进行复习。一般综合复习效果最好。如果材料是彼此没有意义联系的,采用部分复习法,如果材料是彼此具有联系的,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安排:材料比较短,可以采用整体复习法;材料比较复杂、冗长,则宜采取综合复习法。
3复习次数要适宜。必要时可采用“过渡学习”来提高记忆效果。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