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 
 ★ 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山东教师资格证2011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第八章课后习题:学习动机(一)

时间:2011-12-24 23:38:3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第八章课后习题: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1、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有哪些成分构成?

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

学习动机的结构(谈谈学习动机与学习需要和诱因之间的关系):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即内驱力)。但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需要和满足学习需要的手段,并不等于他会为满足学习需要而采取行动,只有出现与学习需要相适应的外部诱因时,学习需要才能变成学习动机,导致学习活动的发生。所谓诱因,是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如家长的奖励、教师的表扬、同伴的赞扬等。诱因吸引学生进行定向的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从而使需要得到满足。

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没有一定的学习需要,学生就不会通过学习活动去追求一定的学习目标;反过来,没有学习行为的目标或诱因,学生也就不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需要。当学生达到了某种学习目标,满足了相应的需要后,相应的学习动机就会有所削弱。

2、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动机有何作用?

(结合学习活动,谈谈动机具有哪些功能。)四个功能:(1)激活功能:会引发学生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2)定向功能: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3)强化功能(4)调节功能:调节学习的强度、时间和方向。

3、简述耶克斯—多德逊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学习动机存在一个动机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增大而提高,直至到达学习动机最佳强度而获得最佳,之后则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

一步增大而下降。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这种关系因学习者的个性、课题性质、课题材料难易程度等因素而异。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着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一般来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这就是耶克斯—多德逊定律。

动机强度的最佳点还会因人而异,进行同样难度的学习活动,对有的学生来说,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高些更为有利,但对另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最佳水平点低些更有利。

4、学习动机的种类有哪些?

(一)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任务或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是与自我奖励的学习活动相联系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外部学习动机是指指向学习结果的学习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联系。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这时人们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

(二)(奥苏贝尔)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

(三)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近景性动机又可分为间接近景动机与直接近景动机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

5.简述动机的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动机归因理论:美国的韦纳。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理解学生对成功或失败所给予的原因或归因是一种鉴别控制学生行为的动机类型的方法。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教育意义:

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的进步与努力程度,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正确归因。(2)学生对能力的可控性具有不同的理解。能力虽然是相对稳定的,但并非完全不可控的,能力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和受教育的结果。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激励学生加倍努力学习。

6.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美国-马斯洛:七种基本需要:缺失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生长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在学校中,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在某种程度上与那些缺失需要(特别是爱和自尊的需要)未得到充分满足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哪些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让人(特别是教师)喜欢或不知道自己能力高低的学生,往往会作出较“安全”的选择,即随大流,为测验而学习,而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因此,在马斯洛看来,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首先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公正的,是热爱和尊重自己的,不会因为自己出错而被嘲笑和惩罚。

7.简述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自我效能感理论: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最早由班杜拉提出。行为主义的基本论调:当前行为的结果强化了未来的行为。班杜拉认为不确切。如听课---好成绩,但有能力听懂才愿意听。像这种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是自我效能感。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

自我效能感对行为活动具有五方面的作用:(1)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2)影响对活动的坚持性(3)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4)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5)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替代经验(3)言语暗示。4)情绪唤醒

8.简述成就动机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通过练习和使用某种力量克服障碍,完成某种任务的愿望或倾向。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如套圈(麦克利兰)。解决一个困难任务取得成功所获得的自豪感比解决一个容易任务所获得的自豪感体验更强烈;在完成一种容易的任务失败时体验到的羞愧感比在完成困难任务失败后体验的羞愧感要强。(阿特金森)

(1)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任务最富有现实的挑战性。如果学生认为不论怎样努力也肯定会不及格时,他的学习动机就会处于极低的水平。因此,这需要教师适当地掌握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到:要得到好成绩是可能的,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2)学生的成就动机与他的成败归因方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趋向成功者有很强的自信心和内归因,成功增强了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一旦失败,他们会认为是自己采取了不合适的策略,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不会将失败视为是缺少能力,因此会更加努力完成任务。避免失败的学生正好相反,他们的自信心不强,倾向于外归因。由于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限,因而往往设置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不付出足够的努力,于是导致了又一次失败。不断的失败导致了他们对自己能力不足的固定看法,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而将成功归因于运气、机遇、任务简单。这样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他们都没有积极的影响:成功了,他们不会再付出努力,而一旦失败,却导致他们进一步去避免失败。


首页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1/2/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教师招聘考试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 教师招聘考试 ★ 
 ★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 
 ★ 教师资格考试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