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 
 ★ 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山东教师资格证2011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第五章课后习题:技能的形成

时间:2011-12-24 23:33:2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第五章课后习题:技能的形成

第一节 技能的概述

1、什么是技能?技能有什么特点?

技能:就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特点:

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3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客观法则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2、什么是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特点:1就动作的对象而言,具有客观性;2就动作的进行而言,具有外显性;3就动作的结构而言,具有展开性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特点:1对象具有观念性2执行具有内潜性3结构具有简缩性

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3、操作技能形成有哪些阶段?

四个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

操作定向

1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2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1是有关操作活动本身的各种信息,即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和对操作活动方式的认识等;2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操作模仿

1操作模仿即实际再出现的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2、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

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动作结构: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

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 疲劳、紧张。

操作的整合

1操作的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2操作整合阶段的特点:

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就有所降低。

动作结构: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

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操作的熟练

1操作的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2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

第二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4、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这是活动的准备阶段。活动定向是心智活动必不可少的阶段,活动定向的性质、水平对心智活动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这一阶段开始了真正的心智活动。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这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

5、我国的心智技能形成理论?

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三阶段

1原型定向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

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2原型操作

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要使心智活动的所以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

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

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

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执行。

3原型内化

教学之注意以下几点:

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不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

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然后再逐渐缩减。

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

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

6、简述心智培养的有效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教师招聘考试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 教师招聘考试 ★ 
 ★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 
 ★ 教师资格考试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