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 ★ 
 ★ 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 
系列重要讲话 “十三五”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14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三)

时间:2016-03-12 15:26:4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造地的原料。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活垃圾中,灰土垃圾占到了六成,厨余垃圾约占三成左右。也就是说,X镇的大部分垃圾都被消解在本镇。

……

解说:冯教授是X镇垃圾分类试点的牵头人。

冯教授:我们的垃圾到底分多少类,这要根据农民可以接受的程度,以及能够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第二个就是要教给农民怎么分,也就是方法。

解说:不少村民用“习惯了”来回答我们提出的“怎么不觉得垃圾分类麻烦”之类的问题,但如何养成习惯却正是我们好奇的地方。

李某(村民):要想转变老百姓这种习惯,其实最开始也挺难的,确实很难。当时冯老师给我们出了很多的主意。

冯教授:2007年春节前,我们用一星期的时间,赶制出一批挂历发给客户。一是联系感情;二是挂历里面有垃圾分类的知识、做法、意义,而且还是用再生纸制作的,直接给农民一个概念,你看废纸就能做出这个来。另外,每天中午和晚上各20分钟广播,持续了半年。同时,还有村民骨干分片到户手把手指导分类。

……

冯教授:必须上门去收,交垃圾面对面。上门收等于是监督着你呢,你自己瞧着分好没分好,没分好你自己接着分,合格了发个价值三毛钱的合格卡。

解说:村民们将换来的“合格卡”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就可以到村委会领取奖品。这些年,村里提供的奖品品种不断变化,有油盐酱醋,有卫生纸等。

冯教授:我们算一笔账,一户油盐酱醋卫生纸到底需要多少钱,这是一个参照物。第二个就是说,按照我们过去的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模式,X镇所产生的垃圾,如果运到这个填埋场场去埋去,中间得花多少运费,我们把这些运输费、垃圾场的填埋费省下来,提前奖励给农民,这样,既节省了汽柴油的使用,又节省了垃圾填埋用地,还不产生路上的二次污染,给农民兜里面装点钱,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民也高兴。

二、作答要求

()请结合“给定资料78”,分析比较F市、T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不同之处。(20)

要求:准确,深入,逻辑清晰。不超过400字。

()请梳理概括“给定资料25”中显示的“垃圾难题”。(20)

要求:内容全面,分条归纳,有概括性。不超过250字。

()假如你是X镇负责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9”,起草一个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经验介绍提纲。(20)

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楚,不要求格式。不超过250字。

()请深入理解“给定资料6”中的两种不同观点,并结合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要求:

1.中心明确、认识深刻;

2.内容充实、逻辑清晰;

3.思维严谨、语言准确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1.请结合“给定资料78”,分析比较F市、T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不同之处。(20分)

要求:准确,深入,逻辑清晰。不超过40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属于综合分析题型,要求“分析比较F市、T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不同之处”。通过审题可知,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78”。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由于题干给出了明确的作答范围,我们需要仔细阅读、分析“给定资料78”。具体如下:

给定资料71-3段主要介绍了F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惩罚规定,主要以户或人头作单位,收取的是固定垃圾费,可得出,该制度为直接征收的定额制。其实施部门主要为:城管协调,区政府配合,卫生管理处实施。第4段则是实施效果介绍:垃圾产生量继续以较快速度增长,垃圾处理费收缴率较低,家庭垃圾费支出情况(与给定资料8T市比较偏高)。

给定资料8中第1段介绍T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是“随袋征收”,分析得出,其制度为从量制,即垃圾费与垃圾量保持固定比率。第2-4段则详细介绍了征收方法、实施部门、处罚规定。第5段则是实施效果分析,垃圾产生量显著下降,资源回收率大幅提高,家庭垃圾费支出下降,非法丢弃垃圾率低。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对以上要点进行分析、加工,可按照“概述制度—制度分析—结论总结”的结构组织答案,注意语言要准确,分析要深入,逻辑要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F市属直接征收的定额制,即主要以户或人头作单位,收取固定垃圾费;而T市是“随袋征收”的单一费率从量制,即垃圾费与垃圾量保持固定比率。

具体而言,执行效率方面,T市主要是环保局组织实施,F市主要由城管协调,区政府配合,卫生管理处实施,T市的执行效率比F市高。执行成本方面,T市需在具有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保证垃圾收集渠道畅通、惩罚非法丢弃垃圾等配套政策的情况下,才能取得较好效果,相较F市成本较高。但收益方面,目前F市只能部分弥补垃圾处理成本,而T市基本可以弥补垃圾处理成本。

实践证明,F市垃圾产生量继续以较快速度增长,垃圾处理费收缴率较低,家庭垃圾费支出偏高。而T市垃圾产生量显著下降,资源回收率大幅提高,家庭垃圾费支出下降,非法丢弃垃圾率低。

综上分析,T市垃圾收费从量制在执行效率和收益方面优于定额制,能够减少垃圾产生量,提高资源回收率,减轻市民经济负担。F市垃圾费收缴率较低,收费方式有待改进。

2.请梳理概括“给定资料25”中显示的“垃圾难题”。(20分)

要求:内容全面,分条归纳,有概括性。不超过25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由题干可知,本题要求概括“给定资料25”中显示的“垃圾难题”,这就提醒我们,本题的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25”,需要重点研读,从中提取要点。同时题目将问题限定为“垃圾难题”,因此,我们就要从这一角度去归纳概括材料。从作答要求来看,要注意分条归纳,同时内容要全面。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作答这道题目,我们首先要把握“给定资料25”中每一则材料所反映的内容。

“给定资料2”主要讲建筑垃圾多。第一段重点叙述我国的建筑寿命普遍较短,“短命建筑”既浪费严重,又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压力。

第二段介绍我国能消纳建筑垃圾,使建筑垃圾再生的企业较少。

第三段介绍村庄拆迁产生较多建筑垃圾,垃圾填埋场距离拆迁现场较远,建筑垃圾被随意倾倒、填埋。

“给定资料3”介绍历史文化名城W县垃圾遍地,道路上、家属院门口垃圾多且无人处理,众多街道没有垃圾桶。

“给定资料4”介绍一些垃圾处理场距离居民集聚地近,影响居民生活和健康。

“给定资料5”介绍市场上的茶叶、化妆品等产品注重包装,产生大量包装垃圾。考生需要对要点进行提取。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对提取出的要点进行加工、整理,按照字数要求分条归纳,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

“垃圾难题”显示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缺乏规划。“短命建筑”普遍存在,产生大量垃圾。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缺乏现代化的垃圾处理设施,能消纳建筑垃圾的企业较少;个别城市垃圾遍地,缺乏处理队伍,而街道、居民区则缺少垃圾分类的投放设施。

三、垃圾处理场所规划不合理。部分垃圾处理场距离居民区较近,遭到居民反对,影响正常处理清运;而一些垃圾填埋场虽远,但垃圾处理费用偏低,造成建筑垃圾被随意倾倒、填埋,既浪费资源,又严重污染环境。

四、过度包装问题严重。茶叶、化妆品等产品包装所占比例较大,产生大量包装品垃圾。

3.假如你是X镇负责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9”,起草一个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经验介绍提纲。(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楚,不要求格式。不超过25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阅读题干可以发现,本题是一道公文写作题,不过相对简单的是题干明确要求不考虑格式,只介绍经验,而且作答的字数也比以往的公文写作题要少,直接降低了本题的作答难度。通过阅读题干我们可以明确作答范围就是“给定资料9”,也知道了作答身份是X镇负责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员,那么作答对象则是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经验。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阅读给定资料后我们发现这是一段访谈性的材料,具体出现的人物有三位——解说、村民李某、冯教授。本题所有答案的要点也是通过这三人的对话来呈现的。对三者间的对话进行梳理,就能查找到需要的要点。

【解说】解说分别说了7段话:

1.有专人负责挨家挨户收集垃圾,并有专门的垃圾清运车;

2.解释了白色垃圾,并介绍了如何回收白色垃圾,如何激励村民主动白色垃圾进行分类,并上交;

3.厨余垃圾如何回收被利用;

4.灰土垃圾作为农村的主要垃圾如何被回收利用;

5.介绍村里垃圾分类带头人是冯教授;

6.探究村民如何养成垃圾分类这一良好习惯;

7.介绍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后获得的“合格卡”,可换各种奖品。

【村民李某】李某说了两段话:

1.介绍了政府给村民购买专门进行垃圾分类的垃圾桶,对厨余垃圾分类、灰土垃圾、白色垃圾进行分类,对分类不合格者予以批评;

2.介绍了冯教授对村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的帮助。

【冯教授】冯教授分别说了四段话:

1.介绍了垃圾分多少类的依据和教授村民垃圾分类的方法;

2.如何对垃圾分类进行宣传,通过挂历、实物、广播和骨干指导;

3.上门收垃圾,对不合格的分类进行面对面的监督和整改;

4.用奖品激励的手段,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村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同时还能节省处理垃圾的各种费用,减少垃圾的二次污染实现双赢的局面。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对以上三位的话进行加工整理,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并进行必要的拆分和合并,同时注意控制字数,不要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X镇的经验有:

1、政府支持。购买专门的垃圾清运车,分类垃圾桶,并指定专人负责挨家挨户收集垃圾,进行垃圾分类和清运。

2、垃圾就地消化。白色垃圾统一回收利用;厨余垃圾统一制成肥料;灰土垃圾用于农村填坑造地。

3、垃圾分类指导。制定垃圾分类标准,指导村民垃圾分类,帮助其养成良好习惯,上门收取垃圾时,对不合格的分类进行监督和整改。

4、垃圾分类宣传。利用挂历印垃圾分类知识,让村民眼见垃圾制成纸张,通过广播做宣传、利用骨干手把手指导。

5、奖品的激励作用。用奖品兑换的措施,提高村民环保自觉,节省处理垃圾费,避免二次污染。

4.请深入理解“给定资料6”中的两种不同观点,并结合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明确、认识深刻;

2.内容充实、逻辑清晰;

3.思维严谨、语言准确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写作思路】

题目要求深入理解“给定资料6”中的两种不同观点,并结合给定资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给定资料6”中的观点针对的都是“过度包装”现象。通读给定资料可知,所有资料都是围绕“垃圾处理”问题来谈的,而关于“过度包装”的话题只出现在“给定资料56”。在写作时,首先要归纳“给定资料6”中的两种不同观点:“过度包装”代价太昂贵,得不偿失;包装是经济现象、文化现象,可以拉动经济发展,满足“面子文化”。

本文围绕“过度包装”立意,采用的是解决问题型结构。开头提出“过度包装”话题,分析其危害,提出总论点;第二段分析、判断“给定资料6”中的两种不同观点;第三、四、五段从立法、改造“面子文化”、回收利用三方面提出对策;结尾总结提升,收束全文。

【参考例文】

限制“过度包装” 减少生活垃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社会上出现一种“过度包装”现象:西湖龙井等茶叶用精美的檀木、密码箱包装,光包装就占到售价的一大部分;一些化妆品只占礼品盒的几分之一……调查表明,我国包装品废弃物在城市家庭生活垃圾中占到10%以上,体积则超过30%,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很大压力。为此,必须限制过度包装,以减少生活垃圾。

对于“过度包装”,环保专家毛先生叹道:美丽的代价太昂贵,得不偿失。而有的人却认为,包装是经济现象、文化现象,可以拉动经济发展,满足“面子”。两种观点谁有道理?要知道,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包装诚然必不可少,但“过度包装”则属于市场经济的“自发性”表现,必须加以规范。至于“面子


首页 上页 2 3 下页 尾页 3/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成绩快速提升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 公务员考试信息汇总 ★ 
 ★ 公务员考试试题汇总 ★ 
 ★ 省市县导航及其他考试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