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 ★ 
 ★ 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 
系列重要讲话 “十三五”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09年湖南行测真题及解答(二)

时间:2016-12-01 16:24:1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bsp;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

    1. A

    【解析】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囚禁于瀛台,而颁布于1908年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以慈禧太后的名义所颁布。

    2. ACD

    【解析】1根据公务员法第六十八、六十九条规定,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因地域或者工作性质特殊,需要变通执行任职回避的,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可知,只有B项没有违法回避制度。

    3. C

    【解析】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以。"这表明,在意识、观念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坚持的是能动反映论的观点。这种反映论认为,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一种"反射"现象,而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反映,而是一种主体的、普遍的、高级的、社会性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也不是盲目直观的摹写,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简言之,就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4. A

    【解析】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 D

    【解析】邓小平理论指出,社会主义之所以高于和优于资本主义,最终也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

    6. BC

    【解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货币的职能有五种,分别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这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

    7. C

    【解析】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中指出:提出逐步扭转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使收入分配更加合理的目标,就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关键和最基础的环节。

    8. BCD

    【解析】英国作家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创造的夏洛克、法国作家莫里哀在《悭吝人》中创造的阿巴贡、俄国作家果戈里在《死魂灵》里塑造泼留系金和法国作家在《守财奴》中塑造的葛朗台是西方文学史中最著名的四大吝啬鬼形象。

    9. ACD

    【解析】国务院确定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包括: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共十种产业。

    10. AB

    【解析】经济全球化 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

    11. B

    【解析】行政控制活动的起始环节为确立控制标准。

    12. AC

    【解析】根据“十一五”规划,发展和改革是解决前进中问题的基本方案。

    13. ABCD

    【解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根本思路。

    14. A

    【解析】桂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

    15. B

    【解析】当前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

    16. B

    【解析】该条例属于行政法规,因此属于行政手段。

    17. A

    【解析】根据法理学相关原理,法对社会和公众最基本最直接的作用是规范作用。

    暂缺18-25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选词填空

    26. C

    【解析】本题考公文中的常见搭配。“表扬”和“赞扬”重在公开宣扬和赞美,“表彰”除了有这个意思外,还有授予某种荣誉称号以示嘉奖之意,简言之,如果授予荣誉称号就应当用“表彰”。 “奖励”是指给予某种财富以资鼓励,原文并无给予“十佳法官”某种财富的意图,故D亦不适合。

    27. B

    【解析】该空与后面的“照顾”是并列关系,故找到“照顾”的近义词即可。“周济”即接济,其主体一般是行为对象的亲友,其行为是以财物帮助他人,其对象是生活处于困境之人。“周恤”与“周济”是近义词,两者的细微区别在于:“周恤”强调精神,附有怜悯之情,即“恤”;“周济”强调物质,即“济”。因“照顾”强调的是实际帮助,当用“周济”。

    “救济”主体一般是政府或公益机构,与本题不符。“赞助”用于商业场合,亦与本题不符。

    28. C

    【解析】该空与后面的“说明了事实的真相”是并列关系,故“说明了事实的真相”即为待填词的含义。前三个词都有“辩”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辩护”强调保护正当利益,“辩解”强调解释事情的缘由,“辩白”强调弄清楚事实真相,“白”有澄清,清白之意。“辩证”现在基本做形容词用,形容眼光全面。

    29. B

    【解析】此题前后对应,比较简单,第一空找近义词,由“简明扼要”可知选“言简意赅”。第二空找反义词,由“朴素自然”可知选“矫揉造作”。

    30. C

    【解析】BD都与人的心理方面相关联,而原题只涉及“生命”问题,故BD可排除。A可以包含C,但A较笼统,而C更具体准确,且C与前句的“危及生命”相对应。

    32. B

    【解析】秋分是十二节气之一,知此即可选B。第二空亦可依常识推知,因为秋分(每年的922日—24日)刚过就进入凉爽的秋季,用“凉意”比较合适,“寒意”应当与冬天搭配。

    33. A

    【解析】“规定”是规则的形式,必须是具体的,明文的,“规则”是规定的内容,可以是明文的具体规定,也可以是抽象的原则甚至惯例,故当用“规则”。“性格”是人惯性的思维方式,“品格”是指文学、艺术作品的质量和风格,第二空主语是“国民”,故当用“性格”。

    34. A

    【解析】先看第一空,主语是“口语交际能力”,与人的精神境界无关, “品质”形容产品(物)的质量或人的思想品性,“修养”亦指精神境界,“素养”与“修养”相比,强调人的素质,亦即能力,故第一空唯有“素养”与之对应。第二空是名词“语言”作定语,“情形”容易排除,关键是“情境”与“环境”:如“语言”为纯粹自然之物,用“环境”无可厚非,但可以显见的是“语言”并非纯粹自然之物,而是人类思想、感情之表现,故当用“情境”。最后看第三空,“连通”适用于自然物之间,“沟通”适用于人与人之间,故当用“沟通”。

    35. C

    【解析】本题四空都是考动词,解题基本思路是以已有宾语为线索,结合备选词本意,做到主谓宾一致。

    第一空宾语是“理论方面”,“探究”指对通过学习发现未知问题并努力研究给出解释的活动,包括了发现问题和给出解释两个方面,其对象往往是理论问题。“研究”的对象是已经发现的问题,“钻研”是深入的研究,程度更深一些而已,“探索”强调发现问题,只有“探究”包含了发现问题与解释问题两方面的意思,其他三个词均略嫌片面。

    第二空的宾语是“时间”,“考究”侧重于证据的考查,离题太远,“探索”与时间连用不通,“体味”与“体会”近义,区别在于前者强调仔细寻味,比后者高一个层次,多与文学作品的意境相关。

    第三空宾语是“女权主义”,“追溯”和“追忆”易排除,焦点是“分析”和“辨析”,后者包含“分析”之意,但还有一层“辨别”的意思,结合句意即首先辨别是否女权主义,如是,则再进行分析,可见“辨析”语义比“分析”更丰满。

    第四空宾语是“叙事文”,“考究”和“考察”是显见的干扰项,焦点是“解析”和“分析”,前者侧重于解释原理,后者侧重于将事情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因宾语是“叙事文”,故用“分析”更合适。

    第五空宾语是“明清小说”,“解析”、“评析”、“剖析”均侧重于细节上的分析,而“解读”侧重于主体的理解和体会。

    以上五空,如有一空能突破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36. C

    【解析】本题从第三空所在分句入手要快一些,因为该分句有一个明显的提示词“也”,这提示第二空和第三空是一个递进关系,可以确定第二空与第三空应当填入递进关联词“不但”、“而且”。

    37. B

    【解析】“制定”指事情已经确定,强调行为结果已经完成,不可更改,“制订”指创制拟定,强调行为过程,由于第一空后面的“了”字暗示该条例已经完成,故当用“制定”。“中止”指暂时停止,但有可能继续,而“终止”是彻底停止,不可能继续,根据句意当选“终止”。“推脱”指将责任推卸和开脱,其对象是与自己相关之事,“推托”指借故拒绝推辞,对象是他人请求之事,“托”是托故、借故的意思,“赡养父母”是每个人自身的责任,故当用“推脱”。

    44. B

    【解析】第一空“血流成河”与“尸横遍野”区分度不大。第二空是关键,它与句中的“毫不畏惧”是并列关系,实际上是考“毫不畏惧”的同义词,“前赴后继”与“勇往直前”均可,而“首尾相接”和“瞻前顾后”则可以被排除。第三空是在“继承”和“延续”之间选择,因宾语是“遗志”,故可确知选“继承”。第四空用“跨越”与后面的“前行”形成很好的呼应。

    45. A

    【解析】“功亏一篑”多与“为山九仞”连用,“亏”指亏欠。“篑”指盛土的筐子,其原意是堆九仞高的山,只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引申指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与句意相符。

段落理解

    46. D

    【解析】该句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乘坐公共汽车时(在纸张上)写字”,一是“把字写在公共汽车上”,存在歧义的原因是方位词界限模糊。

    47. A

    【解析】“他们”是人称代词,不可能指物,故CD容易排除。“他们”是“旅游者”尊重的对象,故“旅游者”不可能是“他们”。

    48. A

    【解析】A项是“游侠在民间悄然兴起”的原因,也是“游侠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的社会基础。B项“封建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无中生有,因为文中只是说“游侠的作为无形中威胁到封建法制”,尚未达到“严重破坏”之程度。C项所答非所问,“游侠行为威胁封建法制”是儒、墨、法等学派敌视和攻击游侠的原因,却非“游侠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意义。D项无中生有,凭常识亦可排除。

    49. B

    【解析】先归纳各句句意,第一句讲了“道德”的范畴和起源,第二句讲了“道德”的内涵,第三句到五句讲“道德”在我国的起源,注意第五句只是荀子对“道德”最高境界的理解。然后从结构上分析,前后是总分的解说关系,前半段粗略介绍范畴、起源和内涵,后半段详细展开。本题与2008年第二题结构非常相似,可以说是后者的翻版。

    50. A

    【解析】本段结构清楚,前面举例,最后一句是作者对例证的阐释,亦即论点。

    51. A

    【解析】本题考前后主语一致,第三个分句的主语是“他”,这个“他”显然是“王师傅”,前一句的主语应当与之一, , ,据此可以排除BCA项省略主语“王师傅”,但仍与第三句一致。D项的表述缺乏铺垫,与后句的“谦虚”语意上不连贯。

    52. B

    【解析】主旨题,需要分析结构——原文是驳论体,首先提出批驳的对象“学会普通话是为了与人交流,学会方言则是为了传承文化”,然后从两个层面(论据)进行批驳,一是“方言的工具价值之皮犹不存”,二是“同时掌握普通话和方言谈何容易”。A是论据,作用是支持论点而非论点本身,CD都是批驳的对象,唯有B项是受到支持的论点。

    53. B

    【解析】A项前句是让步关联词“哪怕”,后句却是转折关联词“却”,应替换其一。C项“虽然”应和“但是”连用,“然而”一般单用。D项前句是必要条件关联词“只有”,后句却是充分条件关联词“就”,应替换其一。

    54. C

    【解析】本题较易,文中有明显的时间线索,由三个时间可确定判断基点是412,简单选C

    55. A

    【解析】B偷换概念,将“尊重自己和他人”偷换成“贵族和平民”。CD无中生有。

    56. B

    【解析】B项错误比较明显,前句“你来我往,舌剑唇枪”说明气氛热烈,后句却说“一度出现令人尴尬的冷场”,前后矛盾。

    57. C

    【解析】C项错误比较明显,第一个分句缺主语。

    58. C

    【解析】例句是兼语句,“每个同学”既是第一动词“希望”的宾语,又是第二动词“成为”的主语。C项“通讯员”既是第一动词“派”的宾语,又是第二动词“送”的主语。两句结构完全相同。

    59. C

    【解析】A偷换概念,与原文就不符,原文是“社会化的要求片面地膨胀得太厉害”,A项将“社会化的要求”偷换成“欲望”。B项无中生有,原文没有讲到交流是人最根本的欲望。D项错因之一是绝对化,原文只是说自然生态不平衡“可能”由人类自身精神生态不平衡造成,是一种不确定的推测,D项去掉“可能”,变成确定的断语,错因之二在于概括得不够全面,本段不限于讲自然与人心的关系,还包括“社会化”、“文化生态”。C项是最全面的表述。

    60. A

    【解析】BD都是无中生有的信息,容易排除。C不但是无中生有,而且违反常识。由“惧怕失败就不是年轻人了”可推知A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6/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成绩快速提升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 公务员考试信息汇总 ★ 
 ★ 公务员考试试题汇总 ★ 
 ★ 省市县导航及其他考试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