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 ★ 
 ★ 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 
系列重要讲话 “十三五”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湖南省2008年行测真题及解答(二)

时间:2016-12-01 16:23:1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不严,监管不力

85.城市民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A.甲烷      B.一氧化碳         C.硫化氢      D.乙烷

86.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______

    A.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B.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C.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D.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87.以下各古代思想家中,提出“非攻” “兼爱”等主张的是______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88.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目的是 ______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89.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常识,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现在,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防止中秋月饼等高脂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包装袋中常常放入生石灰

    B.现在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压缩天然气,另一类是液化石油气,它们属于碳氢化合物

    C.福尔马林是一种良好的杀毒剂,可用于消毒自来水       [公务员考试真题]

    D.保护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应先在6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中溶解洗衣粉

90.控制就是事情按计划进行,为此就需要在组织中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随时监控是否存在偏差。在发现偏差后,有人提倡“消灭偏差”,以下正确的是______

    A.这种提法是正确的,只有消灭了偏差才能确保计划的顺利实现

    B.这种提法是错误的,如果要完全消灭偏差成本太高了

    C.这种提法是错误的,应该允许偏差的存在,只有超出控制标准的偏差才进行纠偏

    D.以上提法都不正确

91.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表示,台海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并引用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来表达其要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富于想象而涵义深刻的名句,下列诗句中与此名句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______

    A.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D.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92.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其性质应该是______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93.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时代前进的旗帜,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______

    A.正确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B.在实践基础上达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包含了一切现实问题的正确答案             D.提供了研究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9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______

    A.第一要务是发展             B.核心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95.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在邓小平理论所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中的思想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

96.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共建共享理论本身所蕴含的道理是______

    A.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C.人民群众可以创造真理        D.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97.近年来,我国政府把治理商业贿赂摆到反腐败工作特别突出的位置。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商业贿赂违背市场经济______

    A.开放原则     B.自愿原则     C.平等原则     D.互利原则

98.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使我国社会更加和谐,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这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落脚点,也是“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根本落脚点。我国政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坚持“和谐惠民”的主张,这说明______

    A.我国的政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    B.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C.我国民主具有全民性和真实性        D.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意志的执行

99.有的地方动用执法部门设关卡,不让外地某些产品流入本地;有的公开限制外地产品流入本地市场,强令推销当地产品;有的组织质量监管部门专拣外地产品“曝光”,以达到“扫地出门”的目的。这些做法______

    A.是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不利于开放    B.有利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C.违背了市场经济竞争的基本原则      D.抹杀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放性的特点

100.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______

    A.坚持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B.坚持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

    C.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D.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五部分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部分包括三种类型的题目(共20题)。

一、文字资料(101110题,每题0.5分,共5分):每道题针对一段文字资料有几个问题,要求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4个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答案。

    进入新世纪以后,云南省126个农业县市中仍有73个国家扶持工作重点县,占全国重点扶贫县市总数592个的12.33%。根据“五普”资料显示,73个贫困县总人口为2208.6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4236.01万人的52.14%,其中男性1162.73万人,女性1045.96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1.16,高于全省110.06水平。这些贫困地区非农业人口比重仅为8.08%,大大低于全省14.71%的平均水平。这73个国家重点扶持县,人口和土地面积均占全省一半以上,但是经济指标在全省只占很小份额,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省总量的26.1%,地方财政收入仅占全省总数的15.8%,从人均指标看,与全省总体水平相比,差距也是很明显的。2000年,73个国扶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479元的71.2%,人均GDP2235元,仅为全省人均GDP48.2%。贫困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很低。73个贫困县总人口占全省人口一半强,而大学本科人数仅占全省的10.80%,而小学文化人口占到了全省总数的55.15%。贫困地区人口一般文盲率为19.02%,比全省一般文盲率15.44%高出3.58个百分点。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6.33年,而贫困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5.69年,勉强达到小学毕业水平。73个国家扶持重点县中,未工作人口共有216.28万人,其中,丧失工作能力的人口有64.33万人,占未工作人口的29.7%,正在找工作的有10.25万人,占未工作人口的4.74%。丧失工作能力和工作难找导致的贫困人口占有相当的比重。

101.根据上述文字资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云南省贫困地区人口文盲率为19.20%          B.云南省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6.33

    C.在云南省的73个扶贫县中有74.58万人无业    D.进入新世纪后,全国重点扶贫县市有592

102.73个国扶县的未工作人口中大约有______万人有工作能力。

    A.143.72 B.151.95  C.160.86  D.171.23

103.根据上述文字资料,下列关于云南省73个国扶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73个贫困县的总人口占云南全省人口数量的一半以上

    B.这些贫困县中男性居民的数量大于女性居民的数量

    C.73个贫困县共有2208.69万人

    D.云南省国扶县的数量仅占全国重点扶贫县总数的10%

104.2000年云南省73个国扶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大约低______元。

    A.426           B.347         C.286         D.234

105.2000年云南省全省人均GDP大约是______元。

    A.4356         B.4636         C.4879         D.5203

 

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106110题:

    自二十世纪末期,山西同全国一样,粮食供需形势发生逆转,粮价持续走低,粮食生产效益滑坡,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2004年初,中央下发一号文件,实施了“一减三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连续三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保护和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被提到空前高度。山西省委、省政府一方面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另一方面在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同时,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2004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达到2925.4千公顷,比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6/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成绩快速提升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 公务员考试信息汇总 ★ 
 ★ 公务员考试试题汇总 ★ 
 ★ 省市县导航及其他考试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