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 ★ 
 ★ 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 
系列重要讲话 “十三五”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片段阅读综合》(2020年最新版)高频试题巩固(十)

时间:2020-03-18 05:23:5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中国改革之难,最难的不是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而是改革必须考虑13亿人口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避免引起社会动荡,避免激化矛盾,既积极又稳妥,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始终坚持的信念,也是一路渡险滩、克难题的制胜法宝。根据以上文字,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
A: 避免引起社会动荡,避免激化矛盾是当前改革中最关键的问题
B: 保持社会稳定、兼顾最广大群众利益是中国改革最棘手的问题
C: 中国在改革中必须要考虑人口众多这一现实问题
D: 兼顾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法宝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D 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由“不是……而是”的转折词,可知改革必须考虑13亿人口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文中改革开放“制胜法宝”的主语是“既积极又稳妥”,与D选项“兼顾发展与稳定”属于同义替换,D选项表述正确。A项错误,避免引起社会动荡,避免激化矛盾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制胜法宝而不是改革中最关键的问题。B项偷换概念,文中并没有说“最棘手的问题”。C项本身没错,但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单选题  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会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重金属等会溶解于血液中危及人体健康
B: 灰霾天气中的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伤害大
C: 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不同影响
D: 灾害天气中各自尺寸颗粒物的致病机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根据提问”意在“一词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材料首先提出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后文都是对这个观点的详细阐释——危害大的原因在于细颗粒物能进入人体器官和血液,因此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阴霾天气中细颗粒物的危害,B项正确。A项”重金属“和D项”致病机理“不是材料论述重点;C项是材料阐释观点的论据,没有抓住论述重点。故正确答案为B。



3、单选题  纠风工作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抓好抓实,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纠建并举的预防机制、群众广泛参与的监督机制、着眼治本的创新机制,不断铲除源头上滋生不正之风的土壤和条件。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的是_____。
A: 纠风工作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B: 纠风工作要建立和完善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
C: 纠风工作要依靠广大群众参与监督
D: 纠风工作要从源头治理,做到长治久安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根据提问方式”复述“一词可知该题考查表面主旨,即概括材料的主要意思。根据前面的”要求“、”原则“和各种”机制“的陈述以及最后”源头治理“可知答案选”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故答案选A。B、C、D项表述片面,没有概括,并且D项”长治久安“无中生有,均不选。故正确答案为A。秒杀技表面主旨题概括全面选项往往是正确答案。



4、单选题  举行祭孔大典纪念孔子,就是要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孔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使之不断创新发展,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怀抱走向世界。文中“和而不同”指的是_____。
A: 中华文化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B: 中华文化和别的民族文化互不相连
C: 中华文化要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
D: 中华文化要和其他民族文化由不同逐渐走向融合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解析本题属于词语理解题。“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是指面对其他民族文化时,中华文化应秉持的开放、和睦的态度。故正确答案为A。B选项“互不相连”的表述明显错误;C选项片面强调“兼收并蓄”;D选项过于强调“融合”,抹杀了“不同”。考点词句理解



5、单选题  我们今天所依循的谈论中国古代绘画的文字全都出自中国文人之手,也正因为如些,中国文人已长时期主宰了绘声绘画讨论的空间,他们已惯于从自己的着眼点出发,选择对于文人艺术家有利的观点。而如今,或者早该如此,已是我们对他们提出抗衡的时候了,并且也应该质疑他们眼中所谓的好画家或好作品。许多优秀的非文人艺术家都因为文人的偏见而未能获得应有的认可,在此,我们应该一一重新给予他们客观的评价和应有的地位。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_____。
A: 文人艺术家的鉴赏水平落后于他们的创作水平
B: 古代很多有才华的文人艺术家因偏见而被埋没
C: 文人在中国绘画理论领域长期居于强势地位
D: 古代文人画与非文人画的趣味分歧由来已久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由“我们今天所依循的谈论中国古代绘画的文字全都出自中国文人之手”、“中国文人已长时期主宰了绘画讨论的空间”可知,C项的表述正确。A、D项无中生有;B项偷换概念,原文中因偏见而被埋没的是“非文人艺术家”。故正确答案为C。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成绩快速提升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 公务员考试信息汇总 ★ 
 ★ 公务员考试试题汇总 ★ 
 ★ 省市县导航及其他考试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