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 ★ 
 ★ 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 
系列重要讲话 “十三五”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中国改革问题(一)

时间:2010-07-19 12:15:5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改革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下,我国的改革正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全面改革,尤其要加快推进涉及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城乡管理等的社会改革。

 

温家宝总理前不久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特别强调,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要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着力点,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应该看到,我国的社会改革起步晚、欠账多、涉及面广、头绪繁多,牵一发而动全身,但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面对人民群众强烈的民生诉求,我们的改革不能等、不容拖,需要加快,需要转型,需要再度出发,向更深层次大力推进,向中央的要求和百姓的期待大步前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的路径是什么,改革的动力在哪里,改革该从何处着力……这些,都是我们今天亟待探寻、努力破解的关键命题。全国两会前夕,半月谈编辑部推出重大专题报道《中国改革再出发》,聚焦、反思、前瞻中国社会改革这一宏大主题,力图给人以启迪。

寻找改革前行的航标

    又闻改革悄然涌动的潮声。

    抗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快中国发展模式的转型,呼应广大民众改善民生扩展民权的需求,改革深化的问题,又一次沉重地撞击着社会紧绷的心弦。

    我们不必沉湎于昔日的辉煌而盲目陶醉。历经30多年风雷激荡,中国改革写下了壮丽的历史篇章,蓄积了巨大的发展能量。但是,这还是开始,远非历史的终结。

    我们不必畏难于利益的冲突而裹足不前。改革,从来就不是在一马平川的原野上驰骋,敢闯敢试壮士断腕背水一战,是众多改革者奋然前行的真实写照。

    我们不必受制于危机的应对而转换方向。危机是改革的助产士。以改革促转型,恰可增强抵御外来冲击的力量。

    关键在于,改革的指向是什么?改革的航标在哪里?

    人们在解决温饱之后,必然更加关注平等、公平、正义。推进民生新政的深化,打破利益分享的瓶颈,必然引发公民权利保障的强烈诉求。

    新年前夕,有媒体举办了题为影响当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的经济学家问卷调查,结果位列前十的大多是与大众福祉相关的社会发展问题。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问题,也是中央新近提出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

    加快改革的任务,更多地指向社会事业,指向公共领域,指向公民权益

    改革的推进,或因制度框架的引领,或因问题危机的倒逼。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中,推进当下的社会改革,我们更应着力求解的是倒逼中的现实问题。

    发展代价,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最直接的制约。

    原来的投资主导出口依赖、粗放型外延型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伴生而来的是贫富差距拉大、民生问题积聚、利益矛盾激化、生态环境破坏、价值体系紊乱的繁多的成长烦恼、沉痛的社会代价。市场机制必然带来利益分化、优胜劣汰,加以权力干预的资源配置、增长主导的制度安排和扭曲变形的市场环境,加剧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社会阶层之间利益关系的全面失衡。

    维权事件,是对地方政府执政能力最严峻的考验。

    在呼啸前进的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中,我们也当看到那些难以承受之痛。企业改制,劳资矛盾,房屋拆迁,农村征地,环境污染,等等,不少地方百姓利益被漠视、被剥夺,难以通过正常渠道维护正当权益,于是便将自己特殊的民生利益诉求,以群.体事件的体制外行为表达出来。而且,暴力程度显著上升,事件发生频率加快,舆论共振张力加大。

    贪腐现象,是百姓高度关注的最持久的热点。

    利益集团化、利益部门化、利益地方化,已成政府治理顽疾。权力与资本联手形成的利益集团在改革中所扮演的角色,让不少改革成果被吞噬,使许多改革政策被变形,权钱交易的手段花样不断翻新,腐败敛财的环节链条不断拉长。如土地开发,已成滋生既得利益集团和扭曲国民收入分配的土壤。

    加快社会改革,已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问题在于,如何重燃改革的激情?重振改革的信心?

    民众中蕴藏着极大的改革积极性、创造性。

    改革初期,放权让利,打破旧体制僵化的框框套套,社会共同分享改革带来的成果。那是一个狂飙突进的年代。

    如今,改革进入新的阶段。要重构发展格局,重组利益关系,难度、风险骤然加大,社会的共识在分化,民众的热情在下降。

    但是,在民间,在草根,改革的动力依然生生不息。面对利益集团的赢家通吃,市场制度的马太效应,资本时代的竞争强势,原有改革的扭曲变形,普通民众更加真切、更为强烈地表达着,要发展,要公平,要社会正义,要共同富裕,要有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改革的权利不可垄断,改革的动力不可低估,改革的激情不可浪费。正是从普通民众的需求和意愿中,改革获有了充分的合法与正当。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群.体性事件,便是民众要求继续改革内在动力的一种非常规爆发。

    当然,我们还当直面、还当破解改革前行的障碍和风险。

    阻碍改革的,是既得利益集团的抵制。

    他们高高地盘踞在社会资源财富分配的金字塔尖,他们贪婪的欲望便是巩固,便是坐稳。因为,他们心中一片透亮:获取这些既得利益在计划经济时代是无法想象的,在市场经济国家同样是无法想象的。

    既得利益集团的势力坐大,不仅表现在他们对自然资源的垄断,而且表现在他们拥有影响市场交易潜显规则制定的能力,拥有影响社会舆论热点流向议题设置的能力。在公然的商业利益追逐中,在服务高端读者群的标榜中,多少媒体昧于是非,热衷为其代言。

    替代改革的,是政府和资本的主导。

    在企业,通钢悲剧的一个重要成因,在于广大职工被排除在改革重组的决策之外,职工在利益遭遇侵害之时,没有正常的渠道表达自己的意愿,维护自身的尊严。

    在乡村,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提速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等等,是当下最为热烈的改革行动。在改革的旗帜下,不少地方拼命追求发展速度、经济效益。我们欢呼改革,我们还当追问,改革带来的究竟是谁的发展、谁的效益?农民的权益是否在改革中得到充分保障?每一处改革的推进动员中,都会有尊重农民意愿的字样,只是在改革实践中,是否有政府与资本联手,用种种高压手段,把他们的意愿强加给农民,用堂皇的包装,将他们的意愿同化了农民?不少地方,农民的土地经营权难以保障,农民的市场交易权无法对等,农民的收益分配权受到挤压,农民的现代农业发展权被轻易剥夺。问题的实质在于,诸多改革,我们在其中看到的多是政府的创造,资本的创造,而真正的主体——农民的创造在哪里?

    扭曲改革的,是改革取向的偏离。

    教育改革新招迭出,各地相继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行高考制度改革,扩大自主招生。罔顾城乡二元结构、教育资源严重失衡的现实,一刀切的改革结果呢?百科全书式素质教育下还是穿新鞋走老路自主招生对农村学校只是一块诱人的画饼而已。正是在改革的推动中,农村孩子越落越远,他们在呼喊:不要让我们既输在起跑线上,又输在跑道上!

    中国改革再出发,从何处启航?向何处扬帆?

    从经济改革进发,于社会改革突破,向政治改革深入。社会改革,是经济改革的深化、配套和延伸,是政治改革的支持、承载和奠基。

    收入分配合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结构开放化、政府治理民主化,应该成为当下社会改革推进的重点。

    收入分配合理化。

    重点是理顺分配关系,调整利益格局,解决利润侵蚀工资、机器排挤劳动的问题,解决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的问题。还需坚定不移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财政体制改革和资源要素价格体系改革,矫正资源尤其是土地、矿产资源收益分配扭曲的现象。

    加剧社会分化的,还有权力与资本在合流中对国家财富的肆意侵吞,如官煤勾结而来的暴富,还有既得利益集团在赢家通吃中对民众利益的贪婪剥夺,如房地产价格一路上涨中底层百姓遭遇的生存挤压。如何从深刻的体制变革而非简单的国进民退中去遏制,去根治?

    公共服务均等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义务教育免费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工保险转移接续制度,公共医疗卫生制度,……努力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公认的十一五的最大亮点,也是十二五推进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

    社会结构开放化。

    保障社会结构开放,当前要特别警惕日渐弥漫的隐性世袭现象。据媒体报道,在社会公共资源的支配和掌控中,在一些政府部门或具有垄断能力的经济部门,这种现象接连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看来,社会就业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进程必须加快,以真正形成公正、合理、开放的社会流动格局。

    结构改革的重点,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变对农民工的制度性歧视。要警惕出现新的城市二元结构,为进城农民积极提供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为新生代农民工更为顺利地融入城市社会,拓开多样的渠道。

    创造底层上升机会的根本,是实现教育公平。

    贫穷很可怕,更可怕的是连改变贫穷命运的机会都没有。城市普通教育发展中门槛不断抬高的择校,背离了教育公平。更突出的,是乡村教育资源的急剧流失带来的农民子女向上流动机会的萎缩。越来越多的农民子女放弃上高中的机会,表明弱势群体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信仰已经开始动摇。

    同一个世界,每一个梦想。改革30多年,普通民众心中的中国梦不应该就此邃然远去,底层群体改变自身命运的希望之光不应该就此暗淡下去。

    政府治理民主化。

    政府要从直接控制经济资源、参与经济活动中解放出来,把维护社会事业的公益性、保障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

    民主行政要拓展。民主的要义在于探索人民当家作主的多种实现形式,努力把民众的各种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基层群众自治的发展,显示了民主成长新的态势。基层民主恳谈的实践,开辟了协商民主新的路径。

    公民社会要成长。公民社会是一个追求民主和谐的社会,一个强化权力监督的社会,一个保障权利平等的社会。

    改革30多年来,国家和社会逐步分离开来,蓬蓬勃勃的公民意识在发育,多种多样的公民组织在兴起,自由平等的公民领域在生成。

    不少媒体相继评选刊出“2009公民社会十大事件,就是公民意识蓬勃发育、提升的真实镜照。

    各色各样的社团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正日益密切。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国人采取了令人瞩目的民间援助行动,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大军源源不断地涌入震区。舆论认为,这是中国公民社会觉醒的一个标志。

    越来越多的公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由此影响社会生活,最终参与到政府决策之中。网络民主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鲜符号。一个不断发展的公民社会,正在而且必将更有力地对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基层民主、改善社会管理、促进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我们也应防止民间组织在极端利益的操纵中出现反社会化、黑社会化的消极现象,防止网络舆论在民粹主义的左右中出现激进化、暴力化的不良偏向。政府在加大对社会力量培育力度的同时,还应为民间组织的发展和规范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改革在社会领域的突破和深化,直接推进着改革的转型。

    改革的现实理性是发展第一,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是以人民为本,促进广大民众的利益追求、权利保障和自由全面的发展。改革的转型,就是树立科学改革观,就是使改革的取向从现实理性向核心价值挺进、深化。当前尤须着力的是民众的权利保障,不仅保障公民在日常中生存发展的权利,而且保障公民在改革中话语主体的权利。

    以教育改革为例。近年来,改革不乏新举,有的也轰轰烈烈,但多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独角戏,广大师生大多靠道听途说得来风声,无缘置喙。这些改革涉及千千万万家庭及其子女未来前途、生存状况、经济利益,他们能够在多大程度、多大空间反映自己的呼声,表达自己的意愿呢?

    “被改革被自愿被时代,这些听来尚觉生涩、拗口的网络语言,折射的正是许多人内心充斥着的被折腾的疲惫与伤痛。

改革的顺利前进,离不开政府的引领、动员和表率。但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认知:普通民众,不仅是改革成果的共享者,改革代价的承受者,改革迟滞的失利者,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他们是改革最深厚的基础,是改革最重要的主体,是改革最坚强的支撑。30多年前,安徽小岗农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伟大实践,显示了中国普通民众巨大的改革力量。30多年来,民间创造,群.体事件,公民社会,广大民众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诉求,坚韧、顽强地开辟着改革的道路,坚持着改革的事业。今天,改革再出发,激情再燃烧,我们当倍加尊重、珍惜这种民间的改革力量,保护好、开发好这种民间的改革资源。这是我们应当永远铭记的历史启示。

社会结构开放化的路径选择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结构也发生着深刻变化,人员流动性增强,个人与社会组织的依存关系大大减弱;同时社会事业建设与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协调的问题,既有的社会管理体系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社会利益主体日渐多元化,而不同的利益需求必然导致权利意识的差异,导致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矛盾的大量出现。因此,完善社会结构的优化配置,促使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互相适应已成为当下中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社会结构落后经济结构大约15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1月发布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报告显示,我国经济结构已经达到工业化的中期水平,但由于对社会建设的投入不足,社会结构调整滞后,还处于工业化的初期。这是当前中国最大的结构性矛盾,也是产生诸多社会矛盾问题的重要原因。报告明确提出:目前中国社会结构落后于经济结构大约15年。如果在近期不进行相应的社会体制改革,不加大社会建设,按目前的格局发展,社会结构的演变要到2025年左右才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社会结构严重滞后于经济结构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适时抓好社会体制改革和社会建设。著名社会学者陆学艺认为,我国在解决了短缺经济等问题后,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新阶段,但由于我们缺乏经验和理论准备不足等原因,没有及时对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户籍、就业、人事、社会保障等体制实行必要的改革,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投入虽有所增加,但因欠账太多,社会事业仍很薄弱,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养老难等问题依然突出。

  从广大的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来看,社会建设及社会结构滞后的问题更加突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间,西部经济快速崛起,1998年至2008年间,其GDP年均增长率达11.42%,高于全国水平近两个百分点。但与经济高速增长相比,社会结构的滞后相当明显。

  以西部惟一的直辖市重庆为例,直辖12年来,建设成就巨大,但从社会结构层面考量,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为一体,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很突出,要实现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要求难度不小。从城乡差距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8∶1,高于全国3.3∶1的水平。按户籍人口计算,重庆32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仍高达2300万。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高达54.5%,而社会结构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恩格尔系数一般在30%以下。

  陆学艺认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新世纪新阶段存在的八大矛盾,就是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协调的具体表现,都是改革攻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就会出现前些年有些社会学家说的社会利益格局定型化社会结构断裂的局面,迈不过进入现代化的大坎。

  社会结构是金字塔形还是倒丁字形

  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中等收入者占大多数的社会,即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纺锤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成绩快速提升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 公务员考试信息汇总 ★ 
 ★ 公务员考试试题汇总 ★ 
 ★ 省市县导航及其他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