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技巧《自然灾害与防治》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7-03-02 18:49:0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
A.大西洋海底火山喷发
B.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爆炸
C.山体滑坡冲毁铁路
D.海上运油船石油泄漏造成污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自然灾害在一定区域内的群发程度为自然灾害灾次比(ZC),ZC=m/M式中m为某县域某一年段内自然灾害发生次数,M为全国某一年段内自然灾害发生次数。读“1949年~1990年中国自然灾害灾次比”图,完成17-19小题:

小题1:图中,最大的分异是
A.东西分异
B.中部向南北分异
C.南北分异
D.中部向东西分异
小题2:图中,发生灾害次数最多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北地区
D.江淮地区
小题3:贵州、广西喀斯特地貌区自然环境恶劣,但灾害的次数发生少,说明
A.灾害的发生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好坏无关
B.贵州、广西可以移入人口,进一步发展经济
C.经济发展程度越低,发生灾害的频率就少
D.贵州、广西的自然环境保护得较好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我国东部地区自然灾害的灾次比高,中西部相对较低,所以图中最大的分异为东西分异。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根据图示:图中自然灾害的灾次比高于6.5的地区主要位于江淮地区,或者说江淮地区的自然灾害灾次比都比较高。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3:贵州、广西喀斯特地貌区自然环境恶劣,但是灾害的次数发生少,这说明灾害的发生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好坏无关。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低,不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大,该地自然环境恶劣,环境人口容量有限,不适宜大规模移入人口。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题:
?

小题1: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是
①?地震?②水土流失?③冻土?
④?滑坡?⑤泥石流?⑥暴雨
A.①②④?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④⑤
小题2:下列对玉树地区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气候干燥,气温年较差大?
B.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
C.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D.终年寒冷,降水较多而均匀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注记名称判断,图示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属于板块交界带附近,山高谷深,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地质条件复杂,所以要充分考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①、④、⑤正确,D对。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问题,②错。冻土是一种特殊的岩土灾害,不属于地质灾害,③错。暴雨属于气象灾害,⑥错。所以A、B、C错。
小题2:玉树位于青藏高原上,属于高原气候,气候干燥,气温年较差小,A错。海拔高,空气稀薄,所以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B对。夏季温和,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降水少,C错。终年寒冷,降水较少,D错。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该图是北半球易形成台风海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5~26题。
1.日界线附近,易形成台风海区的北界可达北纬2.影响美国的飓风(台风)多形成于
A.35°
B.25°
C.20°
D.15°
E.①
F.②
G.③
H.④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日界线附近,180°附近,易形成台风海区的北界可达北纬15°附近。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影响美国的飓风(台风)多形成于主要产生与大西洋。位于④地区。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的原因
A.海底火山爆发
B.海底发生地震
C.台风的影响
D.厄尔尼诺现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的原因海底发生地震。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