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2 18:38:28
1、单选题 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回答题。1.①代表的物质是2.如果③代表的是沉积岩,则箭头b代表的是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岩浆
D.变质岩
E.上升冷却凝固
F.变质作用
G.外力作用
H.重熔再生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①代表的物质是岩浆,因为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必为岩浆,三大类岩石重熔再生都可转化为岩浆。
2.如果③代表的是沉积岩,则箭头b代表的是外力作用。因为各类岩石只有经过沉积环境才能变为沉积岩。
考点: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明确图示箭头代表的各种作用力。
【方法技巧】变式法图解岩石圈物质循环
此图在实际考题中有很多变式图,在判断时牢记以下“窍门”,便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一是自岩浆始,到岩浆终;而且生成岩浆岩的只能是岩浆。二是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必为岩浆。三是沉积岩中含有化石。四各类岩石只有经过沉积环境才能变为沉积岩;各类岩石只有经过熔融环境才能变为岩浆岩;各类岩石只有经过变质环境才能变为变质岩。五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变质岩和沉积岩之间的作用是可逆的,岩浆和岩浆岩之间的作用也是可逆的。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d处的地貌类型是2.关于修建a村到b村公路的方案,叙述较为合理的是3.河流Ⅱ经过b村以后
A.“v”字形河谷
B.洪积扇平原
C.三角洲平原
D.洪积一冲积平原
E.线路①距离短,工程量小,成本低
F.线路①路途短,难度小,经济效益高
G.线路②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
H.线路②距离长,工程量大,成本高
I.溯源侵蚀加强
G.侧蚀作用减弱
堆积作用显著
搬运能力增大
参考答案:1. C
2. C
3.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区域综合分析。第3题,d表示河口,由于河流泥沙沉积而形成河口三角洲。
2.第4题,a村到b村公路位于山区,需要避开陡坡,沿等高线分布,则道路坡度小。
3.第5题,河流Ⅱ经过b村以后进入平原地区,故主要表现为流水沉积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某些有用的矿物富集形成了矿产。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
图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①②
B.④⑤⑧
C.②④
D.③⑥⑦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地壳物质循环: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从岩浆形成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过程,就是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煤炭资源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图中①②表示外力作用。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的水平地质剖面图。某日发生地震(丙地的地表为震中),根据甲、乙两地
观测站的地震波记录,绘出了地震横波与纵波的走时曲线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仅考虑地壳运动对岩层的影响,则同为砂岩的乙、丁、戊,其岩石坚硬程度从大到小排序
是
A.丁乙戊
B.戊丁乙
C.乙戊丁
D.戊乙丁
小题2:下列关于图5的叙述,正确的是
A.横坐标向右增大,则反映出烈度越来越大
B.①表示甲地的观测站,②表示乙地的观测站
C.a线表示纵波走时曲线图,b线表示横波走时曲线图
D.越接近震中的观测站,其纵波与横波抵达时间差距越小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岩性的新旧关系可知,乙、戊、丁处为向斜,且乙位于向斜的中心,由于向斜的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变得比较坚硬,故乙、丁、戊的岩石坚硬程度由中心向两侧逐渐减小,即乙、戊、丁,本题选C。
小题2:地震的烈度受震源深浅、震中距及建筑物的坚固程度等多个因素影响,横坐标向右增大,说明距离震中越来越远,则反映出烈度越来越小,A错;丙为震中,甲距离震中远,而乙距离震中近,参照上图可知①距离震中近,②距离震中远,则②表示甲地的观测站,①表示乙地的观测站,乙错;因为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上图所示,地震波传播相同距离,a的时间大于b的时间,说明a的传播速度慢,b的传播速度快,则b线表示纵波走时曲线图,a线表示横波走时曲线图,C错;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到:越接近震中的观测站,其纵波与横波抵达时间差距越小,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图,回答下题。
小题1:四幅图主要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小题2:对①②③④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处的内力作用主要是张力作用
B.②处地貌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C.③处主要发育在河流的中上游
D.④处常形成沟谷、河流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