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3-02 18:38:2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北京时间 2011 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在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引发巨大海啸。受 11 日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质以颗粒或气候形态存在于大气中并随大气环流扩散;从 4月4日晚开始福岛第一核电站又向大海中排放含有低浓度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水。
材料二:日本核电站分布示意图
(1)请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此次海啸发生的原因。
(2)描述日本核电站分布规律并从地理学角度分析日本大力发展核电站的原因。
(3)核电站事故发生之后,专家明确指出“近期(3~4 月)对中国环境的影响比较小”。请用地理学原理解释原因。
(4)沿海核电站污染近海水域,因为它向海洋排放
A.重金属
B.热水
C.粉尘
D.废气


参考答案:
(1)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2分)
(2)日本核电站多沿海分布(1 分)。 群岛国家,国土面积狭小,常规能源缺乏;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日本科技力量雄厚; 核能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任答三点得3 分)
(3)从大气环流方面看,亚洲东部此时盛行偏西风(1 分),核辐射物质会向偏东方向扩散,而我国位于日本西侧(1 分);从洋流方面看,日本东部受日本暖流影响(1 分), 含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水向东至东北方向输运(1 分),因此也不会对我国海域造成影响。
(4)B(1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学说。六大板块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
(2)本题考查新能源核电的特点。根据图表判断:日本核电站多沿海分布去,其大力发展核电的原因是群岛国家,国土面积狭小,常规能源缺乏;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日本科技力量雄厚;核能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
(3)本题考查污染物的扩散与风向和洋流之间的关系。该季节主要吹西北风,污染物向东南风扩散;日本附近受日本暖流影响,其流向为东北。
(4)本题考查海洋污染。沿海核电站主要排放大量的冷却水,使海水温度升高,影响海洋生物。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点评:海洋污染的来源于陆地污染物排放,以及海洋上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垃圾。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生成于下列哪类岩中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都不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岩石的类型。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历史时期的植被埋藏到地下演变而形成,故属于沉积岩。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地貌为三角洲,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的
B.①处地貌为冲积扇,是由流水的搬运堆积形成的
C.②处地质构造为褶皱,是由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
D.②处地质构造为断层,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根据图示:图中①为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图中②为断层,由内力作用形成。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示意为某河流的一部分河段,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该河流出山口处,常形成的地貌是(    )
A.山麓冲积扇
B.冲积平原
C.沙洲
D.三角洲
【小题2】若河中有沙金,淘金处可能在    (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3】沿②处向下钻探发现地层有粘土、淤泥等物质组成的泥质地层,并含芦苇化石。则该地层中的岩石是  (    )
A.石灰岩
B.花岗岩
C.页岩
D.大理岩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河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据图可知,②为凸岸,堆积作用为主;石灰岩和页岩为沉积岩,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并有可能含有化石,但石灰岩中一般含有珊瑚化石,大理岩和花岗岩不可能含有化石。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某区域地形分布,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河流段的两个断面水面的高程差称为落差。a溪流的图示河段落差可能为
A.20m
B.40m
C.60m
D.80m
【小题2】水圳是人工修建的用来灌溉农田的水利体系。下列四条水路中表示水圳的是
A.b
B.c
C.d
D.e
【小题3】暴雨发生时下列四点中最易被侵蚀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a溪流第一断面的海拔在140—160米之间,第二个断面之间的海拔在100——120米之间,所以其落差在20—60米之间,结合选择项可知,40m符合条件,B正确。
【小题2】根据“水圳是人工修建的用来灌溉农田的水利体系”可知,水圳目的是为了灌溉农田,所以其分布地区有大片的农田,而农田多分布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即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另外水圳灌溉农田利用落差来引流,所以其分布地区要有适当的落差。根据这两个条件,结合图中信息可知,b处最合适。A正确。
【小题3】丙地位于河流的凹岸,最容易被侵蚀,C正确。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河流地貌的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