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1-24 15:38:3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智利地形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中部的陷落谷地冲积物深厚,这里是智利主要的葡萄生产区,其生产规模很大。
材料二 智利国内能源缺乏,电价是周边国家的两倍;智利政府提倡优先发展本国丰富的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电力项目。
材料三 智利地理位置及葡萄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

(1)智利是地震多发的国家,试分析该国多地震的原因。(4分)
(2)试分析该国发展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6分)
(3)简述智利发展清洁能源电力项目的有利条件。(6分)


参考答案:(1)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智利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多地震。
(2)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因素,可从气候(光照、热量、降水等)、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3)清洁能源类型较多,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类型。智利发展清洁能源电力项目的有利条件可从该过清洁能源分布、市场需求、国家政策等方面分析。
考点:地震多发原因、农业区位因素、能源资源开发的优势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宁夏平原(见下图)被誉为“黄河金岸,塞上明珠”。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贺兰山被誉为宁夏平原的守护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削弱了南下的西伯利亚冷气流,使宁夏平原免受寒潮的侵袭
B.阻截了来自新、甘、内蒙古戈壁沙漠的风沙侵袭,减缓了银川平原农田、牧场的沙化
C.山中植被有效地减弱了水土流失和山洪暴发,起到了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
D.阻挡了潮湿东南季风的西进,有效增加了宁夏平原的降水
【小题2】下列措施有利于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将人口、工业外迁,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B.调整农业结构,禁止高耗水的水稻、小麦种植
C.大力发展森林业,以涵养水源,保护农田
D.工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要节约用水,综合利用水资源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图示资料,贺兰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位于宁夏平原的西侧,因此削弱了南下的西伯利亚冷气流,减轻了寒潮的侵袭;该区靠近沙漠,形成了天然屏障,能阻截部分风沙减缓银川平原沙化;该山阻挡了东南季风的西进,位于山地迎风坡一侧,增加了降水;山中植被减弱了水土流失和山洪暴发,涵养水源。故选A
【小题2】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力素质,建立低消耗,高收益,低污染,高效益的良性循环模式,该区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外迁不是有效的办法;调整农业结构,实现节水农业,减少高耗水农作物种植;大力发展森林,是实现生态可持续;工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节水,实现综合利用,体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故选D
考点:地形 可持续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在已经发行的数套人民币中,我国一些著名的风景被相继印在了它们的背面。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的四处景观中,与河谷早期发育相关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甲图中雄伟壮丽景观的成因是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而成
B.地壳运动和风力侵蚀共同作用而成
C.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D.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在河谷发育初期,水流对河谷的侵蚀主要以下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往往呈“V”型,甲图中河谷下切深,呈“V”型,A对。乙图是山地地形,B错。丙、丁图是后期的河谷地形,C、D错。
小题2:甲图中山地隆起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是板块碰撞的结果。河谷地貌则是外力作用形成的,“V”型谷是流水侵蚀的结果。所以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C对。A、B、D错。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下图,完成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的地质作用分析。(28分)

(1)分析①—④的地质作用或环境条件: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8分)
(2)判断A、B、C三处的地貌景观或地形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6分)
(3)分析Ⅰ、Ⅱ、Ⅲ表示的季节:Ⅰ________;Ⅱ________;Ⅲ________。(6分)
(4)“黄河下游的山东、河南帮助黄土高原治理环境,不仅是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简要说明这句话的道理。(8分)


参考答案:
(1)风力侵蚀、搬运、沉积 风力 流水 (渤海)地壳


本题解析:
解答本题要看懂图示中的关键信息:各地形区的气候特征、主要外力作用、地理特征等。蒙古高原因气候干旱,以风蚀地貌为主,黄土高原以流水侵蚀为主,华北平原以流水沉积为主。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4—26,回答问题:(8分)

(1) 图中的褶皱是         ,其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2) 若该地区富含石油、天然气,则宜在甲、乙两处的         开采。原因
                                             。(2分)
(3)图中②处以流水的              作用为主,③处以流水的       作用为主。


参考答案: (1)背斜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


本题解析:27.考查地质构造与外力作用。背斜向上拱起可形成山地,但因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破坏。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水流流速大时,侵蚀和搬运能力强,流速小时,表现为沉积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