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9 07:42:37
1、单选题 下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读图,图中( )
A.①环节发生在地球软流层以上
B.②环节主要表现为岩浆活动
C.③环节发生在地球外部圈层
D.④环节可使地球表面温度降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岩石类型,①环节是变质作用,发生在地球软流层以上岩石圈,最可能是上地幔顶部部分,A对。②环节是高温熔化,主要表现为岩石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小题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
小题3:K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岛位于印度尼西亚境内,地处赤道附近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所以其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故选A。
小题2: 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也就是与热带雨林地区比,种源和光照条件都是相似的,海拔高,热量条件应较差,植被恢复应该比较慢。而K岛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影响植被生长的自然因素中,明显的区别是有火山爆发,深厚的火山灰形成肥沃的土壤,因而植被恢复迅速。故选C。
小题3:本题不仅要考生掌握岛屿的地理位置,还应清楚板块的范围。根据K岛的位置和板块界线的分布判断,K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附近,而K岛位于亚欧板块上,所以应该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的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
参考答案:错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应该为内力作用使地表变的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缓。所以本题表述有错。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完成题。
小题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
A.甲处气温比乙处低
B.甲处气压比乙处高
C.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D.丙处气压比丁处高
小题2:若图示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则
A.丙代表沉积岩
B.丁代表岩浆岩
C.③代表变质作用
D.②代表重熔再生
小题3:若图示为大洋环流示意图,且甲、乙两地全年昼夜基本平分,则②处可能为
A.加利福尼亚寒流
B.日本暖流
C.西澳大利亚寒流
D.巴西暖流
小题4:若图示为海陆间循环示意图,则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的是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其气压分布规律。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甲处为上升气流,气温比乙处高,甲处气压比乙处低。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丙处气压比甲处低,又因为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相反,故丙处气压比丁处高。
小题2:若图示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则丙代表岩浆岩,丁代表沉积岩,③代表变质作用,①代表重熔再生,②代表冷却凝固。
小题3:若图示为大洋环流示意图,且甲、乙两地全年昼夜基本平分,则甲、乙两地位于赤道。由图中洋流方向可知,此为北半球中低纬环流模式,故③处为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②为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①为赤道暖流;④为西风漂流。②处位于中低纬度大洋西岸,有可能为日本暖流。
小题4: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②表示海洋上水汽蒸发,④表示水汽输送,③为降水,①为地表径流。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
点评:本题组难度中等,以地理模式图为背景,对大气环流、地壳物质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洋流分布等基础知识进行考查。图示内容简单,但考查的信息量相当大,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地理功底。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作为重要建筑和装饰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分别属于
[???? ]
A、岩浆岩和沉积岩
B、岩浆岩和变质岩
C、沉积岩和变质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