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区域地理》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1-16 10:05:3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我国在沿海分布的岛屿,按自北向南,排列正确的是
A.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
B.庙岛群岛、崇明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
C.黄岩岛、台湾岛、舟山群岛、庙岛群岛
D.海南岛、黄岩岛、崇明岛、南沙群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2010年7月8日,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入运行。该工程线路全长1907公里,途经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上海八省市。据了解,该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向上海输送32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可节省原煤1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3000万吨。结合“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线路图”(图4),回答问题。

小题1:向家坝——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有利于解决的问题是
A.水资源紧张
B.资源浪费严重
C.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生产力的发展不协调
D.资源的利用率低
小题2:向家坝——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的意义是
A.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保护了大坝所在地的土地资源
B.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局面,改善当地环境质量
C.解决沿线广大地区人口的就业问题,减少了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冲击
D.缩小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彻底改变东部地区能源少的问题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小题1:该输电工程主要是向长三角地区输送电力,以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故选C项。
小题2:该工程建设既有利于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但可能加重了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把大量的能源供应东部地区,故利于缓解长三角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且以电力部分取代了煤炭,可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利于保护环境。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图,回答问题。(9分)

川气东送工程主干道示意图:
(1) 川气东送管道主干工程西起普光气田止于上海市,它穿越了______??????????????????__、_____??????__两大地形区;我国境内与其大致平行的铁路干线是____??????????????____。
(2) 图中宜昌至上海川气东送输气干线与我国______??????__(能源)输送线路基本一致。
(3) 除跨区域资源调配外,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还有哪些?
(4) 从全国整体来看,川气东送工程应属于西气东输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分析川气东送工程的建设有何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1)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陇海线 (3分) <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结合图示分析,川气东送经过四川的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图示该线路基本呈东西走向,我国东西向的著名铁路线为陇海线。(2)从宜昌到上海的能源输送应为西电东送的中线工程,为水电东送。(3)缓解我国的区域能源问题可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的相关措施分析。(4)可借鉴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的影响,从缓解东部的能源紧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常规性试题,学生可借鉴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相关内容,学会知识迁移。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关于山西省能源资源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炭、石油、天然气均非常丰富
B.铝土矿和铁矿都分布相对集中
C.大同有“煤都”之称,以生产优质无烟煤而闻名
D.煤炭资源储量大、质量优,且多数煤田埋藏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但石油、天然气贫乏;铝土矿和铁矿不是能源;大同以生产优质动力煤而闻名;山西煤炭资源具有储量大、煤质优良、煤层厚、埋藏浅的优势。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今年夏季,人们用“水深”“火热”来比喻我国的天气,可谓恰当之极。夏季的高温波及南方多数省份,许多城市的气温高达40°C以上,“酷热成灾”;而北方地区却是雨水不断,东北地区更是暴雨频繁,造成河水暴涨,“水漫金山”,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专家认为,多种原因造成了“水深火热”天气,其中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是重要的自然原因之一。
材料二:2013年8月11日全国高温区域预报图。

(1)图中甲、乙两地形成高温天气的原因有何差异?(6分)
(2)今年夏天南方电力供应形势比往年同期更加严峻,请简要分析原因有哪些?(4分)
(3)专家认为,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是造成今年夏天北方大水南方酷热的自然原因之一。试从积雪冰川的多少与地温、气温、季风环流的联系角度,分析其中的原理(8分)


参考答案:
(1)甲地形成高温天气与地形(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甲地位于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该地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下垫面吸热快,气温高;乙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天气炎热。
(2)南方由于干旱,河流水量减少,导致水电发电量下降;由于天气酷热,家庭制冷设施用电量增加;由于天气干旱,农业灌溉用电量增加。
(3)地温影响气温,气温影响季风环流。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使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减少,导致地面温度上升,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量增加,气温升高,从而使海陆温差增大,东南季风增强,我国夏季雨带向北推进速度加快,使北方降水偏多,南方降水偏少,出现大范围的高温天气。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