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7:10:40
1、综合题 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5分。)

(1)根据图13中的风向判断,图示是北半球 ?季。
(2)根据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在图13中与其相对应的位置分别是(填写代表字母)??、?、?、??
参考答案:(1) 冬?(2)C? A? B? D
本题解析:(1)图13所示,大陆东岸盛行偏北风,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冬季。(2)甲图雨热不同期,判断为地中海气候,应分布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故与C位置相符;乙图最低气温在0°C以上,终年温和多雨,故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应分布于40°--60°的大陆西岸,与A位置相符;丙图最低月温在0°C以下,降水量集中于夏季,故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应分布于35°--55°的大陆东岸,故与B位置一致,丁图最低气温在0°C以上,降水集中于夏季,故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应位于25°--35°的大陆东岸,与D位置相符。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气候类型分布和判断的常规性考点,学生只要掌握东亚季风的风向变化,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利用气温、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性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我国1月地面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此时,A地受 气压控制,其天气状况是 (晴朗或阴雨)[来源:学,科,网Z,X,X,K]
(2)近日,将有 锋从B地过境。 C地在锋面过境后,其天气变化为:
(3)暖空气在锋面上常有大规模的上升运动,在C、D两地的暖空气被迫抬升的是
(4)此时, M地与N地相比,
风力较大的是
参考答案:(7分)
(1)高(1分) 晴朗(1分)
(2)暖(1分) 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2分)
(3)C(1分)
(4)M地(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伊比利亚半岛位于欧洲西南部。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图中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信风影响,两地夏季降水较少
B.受纬度影响,两地冬季气候温暖
C.受地形影响,甲地气温年较差高于乙地
D.受西风影响,甲地年降水量低于乙地
小题2:关于图示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温暖广阔,珊瑚礁发育良好
B.地形复杂多样,风力地貌广布
C.植被覆盖率高,常绿阔叶林为主
D.地势高差较大,河流流程较短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甲乙两地都位于30°--40°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式气候,冬季温和多雨,但是由于受到山地的阻挡,乙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
小题2:珊瑚礁多发育在热带副热带的海洋浅海地区,该区域纬度较高珊瑚礁不能发育;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多,流水地貌发育,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岛屿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且急促,故而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下列欧洲西部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共17分)
【小题1】图中甲—乙—丙地年降水量的变化特点是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图中丁地年降水量相对周边地区较 (多、少),其原因是
【小题3】图中一月等温线在西部地区由原沿纬线方向折向北延伸的原因是
【小题4】比较甲、丙两地气候及成因。
| | 甲地 | 丙地 |
| 气候类型 | | |
| 气候特点 | | |
| 气候成因 | | |
参考答案:
【小题1】逐渐较少 距海渐远,受海洋的影响减小
【小题2】少 地形(山地阻挡海洋气流的深入)的影响
【小题3】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小题4】
甲地
丙地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点
终年温和湿润
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
气候成因
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深处内陆
【小题5】直布罗陀
地中海海水盐度高,密度大,大西洋海水盐度较小,密度小
表层海水自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小题6】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海峡走向与风向一致,加大了风势。
影响:船只自西向东顺风顺水;自东向西逆风逆水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图中甲—乙—丙地年降水量的变化特点是逐渐较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距海渐远,受海洋的影响减小。
【小题2】本题考查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图中丁地年降水量相对周边地区较少,其原因是山地阻挡海洋气流的深入。
【小题3】本题考查洋流对气温的影响。图中一月等温线在西部地区由原沿纬线方向折向北延伸,气温相对于同纬度气温的原因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小题4】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的特征分布及成因。甲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全年温和湿润。丙处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小题5】本题考查洋流的成因。图中丁地附近海峡名称是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夏季降水量少,蒸发旺盛,海水盐度高,密度大,大西洋海水盐度较小,密度小。表层海水自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小题6】冬季地中海气候区受盛行西风影响,海峡走向与风向一致,加大了风势。船只自西向东顺风顺水;自东向西逆风逆水
点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对象
影 响
举 例
气候
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分布。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欧洲西部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都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澳大利亚、秘鲁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都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使海底营养盐上泛,或沿岸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盐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
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欧洲北海渔场都形成于寒、暖流交汇处;秘鲁渔场则受上升流的影响。
海洋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顺流速度快,逆流速度慢。
海洋污染
扩大污染范围,加速污染物扩散。
油轮发生泄漏。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30分)读下列二幅图,完成下列(1)--(4)题。
(1)请判断图甲所示季节为北半球 ,此时,影响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切断了 气压带,此时东亚盛行 风,南亚盛行 风。(8分)
(2)在图甲甲乙丙丁四地中,风速最大的是 ,丙地吹 风。在图乙中,日本本州岛的北部沿岸冬季多雨雪,这与冬季风途经 海,带来丰富的 有很大关系。(8分)
(3)图甲中丁地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请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4)结合图乙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北海道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自然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冬 副极地低 西北 东北(8分)
(2)丙 东南 日本 水汽(8分)
(3)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有丰富的地形雨;有沿岸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6分)
(4)沿海大陆架海域,光照充足,浮游生物多;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将海底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给鱼类提供饵料.另交汇处同时也带来不同性质的鱼类资源。(8分)
本题解析:
(1)分析图甲可知:此季节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说明为冬季;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切副极地低气压带,此时东亚盛行西北风,南亚盛行东北风;
(2)由图甲中的等压线疏密可知甲乙丙丁四处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为甲>丙>丁>乙,但是甲处受地形的阻挡很强,而丙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很小,所以风速最大的是丙,过丙所在等压线做垂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向左偏约30°夹角即为丙地的风向,为东南风;在图乙中,日本本州岛的北部沿岸冬季多雨雪,这与冬季风途经日本海,带来丰富水汽的有很大关系;
(3)图甲中丁地附近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有丰富的地形雨;有沿岸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4)天然渔场形成的自然原因有三类:①沿海大陆架海域,光照充足,浮游生物多;②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③洋流影响形成:暖寒流交汇处或盛行上升洋流,将海底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给鱼类提供饵料。
考点:考查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季风的形成,风速大小的判断,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评:第一题类似于填空题,目的在于认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及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做第二题时应注意,风速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但与下垫面有很大的关系,风向的确定时,要注意做辅助线,特别是等压线弯曲时要过某地所在的点先做切线,再做垂线;第三题考查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要注意熟悉;第四题考查世界著名渔场形成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