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区域地理》高频考点巩固(2020年最新版)(五)

时间:2020-08-01 06:59:0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日本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是
A.石油
B.煤炭
C.铁矿石
D.水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国家。日本位于季风区,降水量较丰富,河流流量较大,且以山地地形为主,故河流落差大,故水能资源丰富。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读下面材料、三大自然区图及其面积、人口比例表,回答问题。(11分)

材料 田晓同学在他的作文《我的家乡》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1)图中A、B、C三地分别与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对应。(3分)
(2)B地区的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田晓的家乡位于图中________区的________部,主要属________气候。(3分)
(4)西北地区与东北平原的纬度相当,但两地积温和无霜期相差很大,西北地区有些地方无霜期低于140天,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1)b? a? c
(2)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A?南?亚热带季风
(4)距冬季风的源地近,气候的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很低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1)根据我国三大区域的面积、人口的差异,判断三大区域。东部地区人口最稠密,青藏高原人口最少。(2)图示B地区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距海远近的差异,从东向西降水量逐渐递减,故植被呈草原、草原荒漠到荒漠的递变。(3)材料反映的稻田、桑叶、甘蔗反映该地区位于东部季风气候区,且位于亚热带地区。(4)无霜期短反映气候寒冷,尤其是夜晚气温低,故主要从冬季风的影响和气象因素的角度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相同的主要农作物为(?)
A.稻谷、棉花、淡水鱼
B.柑橘、棉花、稻谷
C.桑蚕、甘蔗、柑橘
D.稻谷、油菜籽、桑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淡水鱼不是农作物;棉花不是四川盆地的主要农作物;长江中下游平原不生产甘蔗。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都生产稻谷、油菜籽、桑蚕。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相同的主要农作物,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识记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甲、乙两幅区域图。

材料二: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例如原来是草场的土地退化为沙漠。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6分)

?
甲:江汉平原
乙:宁夏平原
自然带类型
?
草原、荒漠过渡带
主要粮食作物
?
小麦
根据当地自然、社会等特点,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
××地区酸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
(2)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列表格中。(3分)
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B.地面变干燥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降低


参考答案:(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水稻;乙为宁夏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荒漠化明显,研究性学习针对当地情况,合理选择即可。(6分)
(2)湖泊对河流调蓄作用减小,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洪涝灾害多发;周围地区湿度减小,地方气候趋于干旱;湖泊生物物种减少或水生生物被陆生生物代替;湖区地下水位下降。(答对三点得满分)(6分)
(3)(先纵后横)CAB(3分)


本题解析:(1)直接根据图示的重要地理事物分析,甲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乙为宁夏平原,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气候较为干旱,则荒漠化和盐碱化问题较为严重,研究性学习可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问题展开。(2)借鉴洞庭湖湿地的主要生态环境意义,可从调蓄洪水;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局部小气候等方面综合分析。(3)注意结合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果联系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基本特征,并能结合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综合分析其生态环境问题等内容。注意答题的完整性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下列四则材料,完成题后问题。(第1小题,每空1分,2、4小题每题4分,3小题2分,计19分)
材料一:2007年3月11日,北京市社科院、上海社科院、广东省社科院、天津市社科院等机构联合发布2007年区域蓝皮书——《2006~2007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报告详细分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区域示意图

材料三: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面积2270km2,拥有153千米的海岸线。它将聚各项优势,立足天津,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打造成现代化加工制造基地和国际物流中心,成为天津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的标志区和生态宜居海滨城市。“湛江钢铁”是广东实现重化工业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它选址在湛江东海岛,东海岛面积是286km2,该处拥有建设国内最好的深水港条件,可同时通航两对30万吨级以上的货轮和50万吨级的油轮。
材料四:天津滨海新区和湛江东海岛示意图
?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完成填写下列空格。
a、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区域内部发展差异大的是?;产业结构比例最合理的是?;区域经济位居首位的是?
b、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条件比较:具有明显资源优势的是?;土地资源最稀缺的是?;最具有吸引外资能力的是?
c、将下列城市化的模式,填在横线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
①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②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③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④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2)长三角区域经济今后发展应立足自身条件,以上海建设大都市为龙头,努力发展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试分析长三角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区位条件。
(3)“湛江钢铁”属于?型的工业布局,它所需铁矿石可能来自?
(4)天津滨海新区努力打造成现代化加工制造基地和国际物流中心,而湛江东海岛却打造成广东的钢铁基地,试分析影响其区域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