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6:24:25
1、综合题 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下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 年份 | 湿地斑块数目(块) | 湿地总面积(hm2) | 湿地比率(%) |
| 1976 | 2251 | 88893 | 42.99 |
| 1986 | 3721 | 39639 | 19.17 |
| 2005 | 1973 | 19230 | 9.30 |
参考答案:变化特点: 1976~1986 年,湿地斑块数 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 大幅度减 少。1986~2005 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湿地。
(1)直接根据材料分析。
(2)湿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从湿地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功能分析,包括涵养水源,调蓄洪涝灾害、调节局部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下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发中的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澜沧江一湄公河是亚洲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该河有“东方的多瑙河”之称。中国和东盟有关国家一致决定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合作开发确定为双方在新世纪开展合作的五大领域之一。
材料二: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示意图


参考答案:(l)唐古拉;太平
(2)②
(3)水稻种植业,水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丰富劳动力资源;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等。
(4)社会经济因素
(5)巨大的航运价值,丰富的水能资源,多样的旅游资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中,土地利用是其重要方面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土地规划中,留出大面积的土地用于发展种植业
B.调整农业、林业和牧业结构,扩大耕地面积,大力发展棉花种植
C.采取围湖造田、砍伐森林等措施提高耕地的比重
D.采取措施稳固河、湖岸线,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规划中,留出大面积的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区;调整农业、林业和牧业结构,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和草原面积;并采取稳固河、湖岸线,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山西潞安集团年产21万吨的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自从2009年投产以来,共生产柴油2.5万吨、石脑油(粗汽油)1.5万吨。到“十二五”末,该集团将形成煤制油产能741万吨/年。读“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从图示信息看,山西潞安集团“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性因素是
[? ]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
2、为实现清洁生产和低碳排放,山西潞安煤矿集团在“煤变油”生产过程中可以①将煤矸石(含碳量低、比煤坚硬的岩石)用做原料②将矿井废水用做生产用水③抽采瓦斯用于“煤变油”的燃料和发电④将排放的二氧化碳、氮气用于化肥生产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1、C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关于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说法,你认为合理的是:? (? )
A.土壤次生盐渍化完全是由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造成的
B.土壤次生盐渍化完全是一种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土壤退化现象
C.土壤次生盐渍化只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D.人类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是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土地次生盐碱化主要是较干旱地区,蒸发旺盛,而由于不合理的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故土壤表层的水分大量蒸发而盐分在地表积累而形成。其主要原因为人为原因。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原因,难度一般。本题还可结合我国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分布地区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