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6:24:25
1、综合题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清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强度加大(图1),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45%。1933年开始,在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图2),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达到全美国的平均水平。
(1)分析图1,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9分)
(2)依据材料和图2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6分)
参考答案:
(1)(9分)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用木炭炼铜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重);(3分)高强度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3分)大量排出含SO2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物生长。
(2)(6分)措施:修筑了(多座)水坝;(2分)修筑了(多处)船闸和港口。(2分)
效益:取得了防洪、改善通航条件、提高运输能力的效益,实现了对全河的统一管理和梯级开发。(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1)通过早期开发利用方式框架图可以看出,扩大棉花种植面积、高强度利用耕地会导致水土流失,地力下降;开矿乱开滥采会造成植被破坏,从而引起水土流失;为获取能源(炼铜)而进行植被破坏,也会排放有害气体。
(2)利用该流域的地势及水资源优势,对田纳西河进行梯级开发,调整农业结构,解决了能源问题,能取得防洪、灌溉、发电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中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中的“三北”不包括下列哪个区域(?)
A.东北
B.华北
C.长江流域
D.西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环境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三北地区距离长江流域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三北”不包括长江流域。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D.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田纳西河流域工业的发展主要优势条件为充足而廉价的电力,故发展高耗能工业。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是某河流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 ]
A、发电
B、梯级开发
C、养殖
D、防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3—6和图3—7,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3—6中甲地区、丙地区共同面临的突出的生态问题是?。?两地区相比,该问题在丙地区造成的损失更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5分)
(2)图3—6中乙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障碍是?,丙地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选择填空)。(5分)
A.低湿地的治理
B.荒漠化的防治
C.酸性土壤的改良
D.盐碱地的治理
(3)图3—7中①②两种农业发展模式,分别适合于图3—6中的甲、乙、丙哪个地区?
①模式适合?地区;②模式适合?地区。(2分)
(4)按世界农业生产地域分类,图3—7中①②这两种农业均属?农业。(2分)
参考答案:(1)水土流失(1分)?原因:①丙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区)人均土地少,每单位土地的生物量和产值比甲地区(黄土高原)高,同样单位面积流失土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较大;②丙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区)多为有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层被蚀去,石质裸露,难以恢复;③丙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4分)
(2)旱涝、盐碱、风沙(3分)? C(2分)
(3)丙(1分)?乙(1分)
(4)混合(2分)
本题解析:(1)甲处是黄土高原,丙处是东南丘陵,二地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丙地区造成的损失更大,其主要原因从产业结构,经济水平,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2)乙处是我国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主要障碍是旱涝、盐碱、风沙。丙处是东南丘陵,土壤呈酸性。(3)①是南方的立体农业,适合丙处农业生产。②是台田-鱼塘模式,适合乙处发展农业。(4)同时经营种植业与渔业,二者各占一定的比例。所以是混合农业。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