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6:18:53
1、单选题 用等高线反映一特定岩层顶面起伏形态的构造图称为构造等高线图。这种构造图定量地、醒目地反映了地下构造,特别是褶皱构造形态。这是油气田、煤田和一些层状矿床的勘探和开采中经常编绘的 一种重要图件。读某背斜构造岩层顶面标高(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10孔的孔深可能是( )
A.245米
B.300米
C.345米
D.355米
【小题2】该背斜构造脊线大致经过的孔的位置是( )
A.12—11—6
B.10—9—7
C.12—10—9
D.11—9—7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300米<10孔地面海拔<400米,10孔岩层顶面标高(即10孔岩层顶面海拔)为55米,10孔的孔深=10孔地面海拔-10孔岩层顶面标高,所以245米<10孔的孔深<345米,只有B. 300米符合题意。
【小题2】背斜脊线是中部高,两侧低.地面海拔在300-400米之间的岩层顶面标高中,11孔的85米最高,
背斜脊线是中部高,两侧低;85米比上下两侧的55米高,所以在脊线附近.因此背斜构造脊线大致经过该孔; 地面海拔在400-500米之间的岩层顶面标高中,9孔的70米最高,背斜构造脊线大致经过该孔;经过11孔和9孔的只有答案D.11-9-7.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所给四幅图分别表示世界4个经济发达国家局部地区,读图回答问题
1.四地区按纬度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2.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A.a、b、c
B.b、d、c
C.d、b、c
D.a、b、d
E.d
F.b
G.c
H.a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1.根据经纬度和轮廓可知,a—美国,b—英国,c—日本,d—西班牙。所以纬度正确排序是B项。?
2.图幅相同,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图中美国的国土面积最大,比例尺最小。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小题。
1.若图中所示曲线为某谷地地形剖面图,a、b、c三处岩石年龄关系a=c>b,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①剖面处是背斜构造 ? ②剖面处是向斜构造
③一般中午时d处气压略高于a处 ④深夜c处常吹山风2.若图示曲线为等高线,且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b、c、d各点气压最高的是d点? ② 若有一小溪,其流向是b流向d
③b、d的相对高度大于a、b的相对高度? ④b、d处于山脊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E.①②③
F.①③④
G.②③④
H.①②④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岩石年龄关系a=c>b则知此处中部岩层新,两翼老,属向斜构造,a、c属山坡,d为山谷,中午a、c处升温快气压低,d处升温慢气压高,吹谷风;深夜则相反,c处吹山风。
2.若图中曲线为等高线,且c大于d,可知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凸高为谷”,即b、d处于山谷上,山谷中可能有河流发育,又因为b=c>d,故若若有一小溪,其流向是b流向d,正确。因为d处于山谷,海拔最低,气压是单位面积承受的空气柱的重量,故a、b、c、d各点气压最高的是d点,正确。b、d的相对高度大于a、b的相对高度,正确,因为a、b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其相对高度为0。
考点:本题组考查等值线的判读。
点评:本题组结合等值线图考查地质构造及地貌形态的判断,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掌握等值线的判读技巧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解答此题还需明确气压的概念,否则上两题中的③描述是否正确无从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曹州(菏泽古称曹州)牡丹甲天下”,家住北京的玲玲利用周末乘火车去菏泽看牡丹,并顺利返回。在整个过程中,玲玲使用了四幅地图:①中国地形图,②中国铁路分布图,③菏泽市交通图,④曹州牡丹园导游图。据此回答题。1.对玲玲这次出行没有明显帮助的地图是2.如果上述四幅地图图幅大小一样,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E.①
F.②
G.③
H.④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玲玲的家住在北京,要到山东菏泽去看牡丹,首先需要利用中国铁路分布图选去山东菏泽的火车线路,到了山东菏泽后需要查看菏泽市交通图,找到去曹州的交通线路,到了曹州还得使用曹州牡丹园导游图更好地进行观赏。对她最没有帮助的是中国地形图,比例尺太小,没有实用性。故选A
2.在这四幅图,只有中国地形图涉及的范围最广,曹州牡丹园导游图涉及的范围最小,所以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中国地形图的比例尺最小,曹州牡丹园导游图的比例尺最大。故选D
考点:比例尺的大小的判定与应用
点评:本组题只单纯涉及到地图上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内容比较一,试题难度小,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根据地震波横波(S)与纵波(P)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确定外核物质接近液态的主要依据是
A.S、P波波速明显增加
B.S、P波波速明显下降
C.S波速度明显下降,P波完全消失
D.P波波速突降,S波完全消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地震波横波(S)只能通过固态物质,纵波(P)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确定外核物质接近液态的主要依据是P波波速突降,S波完全消失。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震波。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通过地震波对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