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5:49:44
1、单选题 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地震导致东北部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题。
小题1: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是其位于? ( )
A.太平洋沿岸地区
B.大陆板块向大洋板块的俯冲带
C.板块张裂地区
D.地壳运动活跃地带
小题2:日本大地震造成重大损失,除本州岛外,损失最严重的岛屿是 ( )
A.九州岛
B.北海道岛
C.四国岛
D.琉球群岛
小题3:据报道,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到海洋水体的物质,被黑潮(日本暖流)输送进入北太平洋。关于该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对日本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 ②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自西南向东北流动
③与加利福尼亚寒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④对核泄露污染物有扩散稀释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小题2:北海道岛距离震中较近,损失较严重。
小题3:日本暖流对日本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由西南向东北流,它对核泄露污染物有扩散稀释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秦国蜀郡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这个工程采取中流做堰的方法,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控制了岷江激流,使水势转为平缓,既免除了水灾,还能灌溉300多万亩农田。读都江堰内外江模拟景观图(图8),回答15~16题。
图8
小题1:都江堰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关于内江和外江枯水期水流速度的分析,正确的是?(?)
A.内江处于凹地,枯水时水流速度快
B.内江处于凸地,枯水时水流速度快
C.外江处于凹地,枯水时水流速度快
D.外江处于凸地,枯水时水流速度快
小题2:从人文景观的建造对自然影响所体现的思想看,下列人文景观与都江堰相同的是
A.埃及金字塔
B.三门峡水电站
C.新疆坎儿井
D.阿斯旺大坝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都江堰。
小题1:图示反映内江位于凹岸,水流较急,而外江位于河流凸岸,水流较缓。
小题2:都江堰的建设反映了人类顺应自然环境,因地制宜思想的反映。坎儿井反映了新疆人们顺应当地干旱的自然环境,利用地下暗渠引水灌溉的工程,同样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思想,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塑造宁绍平原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宁绍平原,又叫绍甬平原,是中国浙江东北部一片东西向的狭窄海岸平原。绍甬平原由钱塘江、浦阳江、曹娥江及甬江等河冲积而成,在地理形式上自成格局。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宁绍的位置与成因。宁绍平原,平原北起钱塘江南岸,南接四明和会稽山地,西起萧山,东至东中国海海滨,其中段向北突出于杭州湾中,总面积4824平方公里,因东为宁波,西为绍兴市而得名。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索马里海域局部图和索科特拉岛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索科特拉岛有“印度洋上的处女岛”之称,根据图中景观判断,该岛
A.高温多雨,植被高大茂密
B.地壳稳定,地层多沉积岩
C.全年高温,干湿季节分明
D.炎热干燥,土壤浅薄贫瘠
小题2:图中甲海域的洋流
A.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
B.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
C.夏季自南向北流动
D.冬季自南向北流动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受索马里寒流影响大,炎热干燥,气候相当恶劣,所以土壤浅薄贫瘠。
小题2:索马里洋流属于印度洋季风环流的组成部分,是世界唯一一个具有季节性的洋流,冬季时是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暖流,夏季是寒流。因此,夏季自南向北流动。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
A.避开河谷
B.避开山脊
C.联系居民点
D.避开断层
【小题2】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
①沿河分布 ②沿交通线分布 ③沿断层线分布 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铁路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带,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避开河谷。
【小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局面点的分布特点是沿河分布、沿交通线分布。
考点:交通线路和聚落的影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