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5:49:44
1、单选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A.花岗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玄武岩
【小题2】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
C.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
D.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小题3】关于地表形态演变的叙述,与下图所示相符的是
A.乙向丙的变化主要是外力导致的
B.乙阶段只受内力作用
C.甲阶段没有受到内、外力作用
D.乙向丙过程内力为主导,丙向丁过程外力为主导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化石仅存在于沉积岩中,选项中只有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故选B。
【小题2】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内力作用的发生可缓可急,其结果是加大地表高差;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等,外力作用总是试图使地形变得趋于平坦。故选C。
【小题3】根据图示,乙向丙的变化过程中发生了断层,属于内力作用,A错;任何地貌的形成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BC错;丙向丁转化过程中主要是侵蚀作用,属于外力,所以D对。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地质构造。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比较渭河平原和秦岭积温(≥10℃)的差异,并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2)分别说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4分)
(3)说出乙地形区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形成该特点的自然条件。(3分)
参考答案:
(1)渭河平原≥10℃的积温为3500℃-4500℃;秦岭≥10℃的积温为2500℃-3500℃,积温较低。(2分)
渭河平原地势较低,积温较高;秦岭山地地势较高,积温较低。(2分)
(2)华北平原:流水的沉积作用;地形趋于平坦。(2分)
黄土高原: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地表崎岖不平。(2分)
(3)沿河谷呈带状分布;河谷沿岸,地形平坦;沿河流分布,水资源丰富。(3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等值线,渭河平原≥10℃的积温为3500℃-4500℃。秦岭≥10℃的积温为2500℃-3500℃,积温较低。根据分布位置分析,渭河平原位于秦岭北面的渭河谷地中,地势较低,积温较高。秦岭山地地势较高,积温较低。
(2)华北平原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地形趋于平坦。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暴雨集中,受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影响,所以地表崎岖不平。
(3)图中乙地形区城市沿河谷呈带状分布。因为河谷沿岸,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便于生产居住。河流有供水功能,沿河流分布,水资源丰富。
考点: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及成因,外力作用与地貌成因,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作用是?(?)
搬运作用? B. 内力作用?
C.侵蚀作用? D.风化作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背斜成谷是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疏松,易被侵蚀而成谷;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山。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构造地貌形成的一般原理,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是北半球河流的横剖面图,根据河床形态判断该河流的流向应是( )
A.自北向南流
B.自南向北流
C.自东向西流
D.自西向东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水流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一般来说,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据图可知:侵蚀岸河床坡度大,地势陡;堆积岸河床坡度小,地势缓,故西岸侵蚀,东岸堆积,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则河流自北向南流,所以本题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0年8月1日中国丹霞地貌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丹霞地貌是陆地上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地貌形态,红色砂砾岩具有层理构造,应属于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材料中信息可以判断,红色砂砾岩具有层理构造,应属于沉积岩。正确答案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岩石的分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