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1 05:49:23
1、单选题 读“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相关曲线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表示人口曲线的是
[? ]
A、A
B、B
C、C
D、不确定
2、图示三条曲线的关系说明当前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根本措施是
[? ]
A、控制人口规模
B、转变发展模式
C、可持续利用资源
D、加强环保教育,公众参与
参考答案:1、A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超过环境承载力,则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
参考答案:对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承载力。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超过环境承载力,则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被打破,而导致生态恶化。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农垦糖业循环经济模式图。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1:该地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
A.黑龙江
B.新疆
C.山东
D.广西
小题2:该循环经济模式?( )。
A.没有产生任何废弃物
B.受市场影响最为显著
C.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D.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生产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可知,该地生产甘蔗,应位于我国南方。广西是我国最重要的产糖基地,有发展农垦糖业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
小题2:该循环经济模式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弃物,如沼渣等;该模式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既获得了经济效益,又有利于保护环境。该产业是以原料为导向的产业,受原料影响最为显著。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甲、乙两景观示意图,完成问题。
小题1:甲地在草原内部形成斑块状沙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B.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C.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D.水井周围农牧业活动频繁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小题2:乙地草原萎缩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甲地区为草原牧区,由于围绕饮水机出现过度放牧,而导致了水井周围植被破坏严重,形成斑点状的荒漠化圈。
小题2:乙地是干旱地区,围绕饮水井,发展灌溉农业,而该地区草原的萎缩主要从灌溉水源的变化分析,由于不合理灌溉且干旱地区蒸发旺盛,故形成土地次生盐碱化,而影响植被生长。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图示背景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区域的生产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注意比较分析,能从图示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我国的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中国古人的行为或主张蕴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以人为本,人定胜天
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参考答案:1. D
本题解析:封山育林,定期开禁有利于森林资源的更新与再生。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