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6:51:38
1、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商品性农作物基地分布图,读后完成:
小题1: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建立了一大批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下列区位因素中对其影响最深远的是
A.巨大的市场需求量
B.国家政策和措施
C.便利的交通运输
D.农业科学技术
小题2:B地区盛产长绒棉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肥沃的沙质棕壤
B.源源不断的灌溉水源
C.充足的光照条件
D.开阔而平坦的地形
小题3:A地区农业的分类应属于
A.自给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粗放农业
D.混合农业
2、单选题 读“我国东部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图”,若在A、B、C、D四处发展小麦、乳牛、水果、花卉生产,那么与字母顺序相对应的是 
A.水果、乳牛、小麦、花卉? B.花卉、乳牛、小麦、水果
C.乳牛、花卉、水果、小麦? D.花卉、水果、小麦、乳牛
3、单选题 下列对我国江西千烟洲地区立体农业的描述正确的是?
A.立体农业是人类对气候因素的改造
B.坡度较大地区发展梯田
C.低洼处发展水稻种植业
D.是因地制宜的典型代表
4、单选题 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属于社会经济方面的是?(?)
A.东北平原发展耕作业,利于大型机械化生产
B.我国南方和东北的许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
C.我国南方水分和热量充足,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D.在北京、上海等周围,往往形成以生产农副产品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地
5、单选题 ? 下图表示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情况。图中人均粮食产量围绕着趋势线一定范围内波动,从中间的趋势线到边沿的宽度,即为平均的波之比,表示粮食产量的稳定性高低。波幅越大,粮食产量越不稳定。阅读图文资料完成1—2题。 
1、1955年至2006年我国粮食产量的稳定性表现为
[? ]
A、稳定性越来越高
B、稳定性越来越低
C、稳定性先变低再变高
D、出现过两个明显不稳定期
2、图示最后一个粮食产量不稳定期,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B、自然灾害频繁
C、粮食播种面积扩大
D、农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