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7:36:23
1、综合题 (23分)读欧洲西部区域图(图1)、某种农业区图(图2),结合A城市最低气温资料(图3)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图2中农业区区域内(阴影部分)1月气温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2)一位在A城市留学的中国学生,1月份乘轮船回国探亲,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发现风浪很大。船员解释说:这是这个季节该海域常见的现象。请你分析上述现象的成因。(6分)
(3)结合气温资料(图3),分析该时段英国有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及原因。(4分)
(4)图2中的某种农业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__________,图中的,B、C两地都大量种植水果、蔬菜、花卉,被称为发展时鲜业的基地,但两地同类产品竞争激烈,试比较B、C两地发展时鲜业的差异。(5分)
参考答案:
(1)等温线走向大致与海岸线平行(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1分),数值由沿海向内陆递减(1分)。主要形成原因:欧洲西部以平原为主(1分),受海陆位置影响(1分),西临大西洋,冬季西风 (1分)和北大西洋暖流(1分)影响显著,(海洋性强),气温高(1分);向东海洋影响减弱,(大陆性渐强),气温降低(1分)。
(2)直布罗陀海峡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2分),海峡走向与风向一致(2分),海峡对风有 “狭管”作用,增大了风速(2分)。
(3)英国位于大西洋东岸,冬季受西风控制(1分),气候湿润,降水较多(1分)(多锋面气旋活动,易受寒潮侵袭);该时段气温多在0℃以下(1分),降水形式以雪居多(1分),易出现雪灾。
(4)乳畜业(1分)?自然条件:B地比C地纬度稍低,热量较丰富(1分),产品上市比C地早(1分);市场:C地距离欧洲腹地较近(1分),产品运输比B地更便捷(1分)
本题解析:
(1)欧洲西部以平原为主,受海陆位置影响,西临大西洋,冬季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显著,,气温高;向东海洋影响减弱,气温降低。所以等温线走向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数值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2)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直布罗陀海峡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海峡走向与风向一致,海峡对风有 “狭管”作用,增大了风速。
(3)根据图中的气温状况,该地区气温多日平均气温低于0℃,英国位于大西洋东岸,冬季受西风控制,气候湿润,降雪较多,容易出现雪灾。
(4)图示区域为欧洲乳畜业分布区。乳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BC两地农业发展需要考虑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B地比C地纬度稍低,热量较丰富,产品上市比C地早,但C地距离欧洲腹地较近(1分),产品运输比B地更便捷。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小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两个国家分别是
A.俄罗斯、美国
B.中国、美国
C.俄罗斯、加拿大
D.都是美国
小题2:丙处海峡的名称是
A.德雷克海峡
B.麦哲伦海峡
C.白令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180°经线穿过该地区再结合海陆轮廓,可知图中甲、乙两个国家分别是俄罗斯、美国。
小题2:俄罗斯、美国之间的海峡是白令海峡,连接太平洋与北冰洋。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知识题目,学生利用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解答时注意答题的基本思维培养和答题的完整性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0分)读“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A、C分别为世界陆地海拔最低点和最高点,试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其成因:
A处是由于?(1分)形成的, C处是由于?
?(1分)形成的。
(2)B、D两地纬度相当,但气候差异明显,请说出两地气候类型及其成因。(4分)
| ? | 气候类型 | 成因 |
| B两地 | ? | ? |
| D两地 | ? | ? |
![]() | 家庭(户) | 人口(人) | 耕地面积(亩) | 水田面积(亩) | 水稻单产(千克/亩) | 出售稻米(千克) | 机械?(台) |
| 数据 | 26 | 93 | 82 | 56 | 1 160 | 6 496 | 2 |
参考答案:
(1)板块张裂、断裂下陷(1分)?板块碰撞、隆起上升(1分)
(2)B地全年炎热干燥(1分);D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1分)。B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1分);D地受季风影响显著(1分)。
(3)季风水田农业(或水稻种植业)(1分)
合理化建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商品率;提高机械化水平。(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亚欧大陆)。
(1)A为世界陆地海拔最低点为死海,成因为板块的张裂,下陷;C为世界陆地海拔最高点位于珠穆朗玛峰,成因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隆起;
(2)结合经纬度位置判读:B位于阿拉伯半岛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D位于我国的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根据当地主要以水田为主,发展水稻种植业;根据该村生产的特征:以种植业为主,机械化水平较低,商品率低,可提出发展建议。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不同。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不变的
B.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C.“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是对长江中下游平原转型阶段的描述
D.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仍是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小题2:后工业化时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
①新兴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整体上升
②对生活资料与劳动资料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
③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要求高,环境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
④新技术产业集聚在地理环境优越的地区,有利于形成集聚效应,提高产品质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科技、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A错误;B正确;“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是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初期的描述,C错误;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增长迅速,粮食的消费量上升,而城市化占用大量农业用地,且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故其粮食的商品率不断下降,D错误。
小题2:后工业化时期,由于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故地理环境对人类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减弱,②错误。新科技产业部门对环境质量要求高,故大多分散布局于城市的边缘,④错误。故选C项。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生产活动特征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调用课本相关内容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巴西迁都内陆高原,方便了对内地的管理,加快了内地的开发,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从自然原因考虑是因为
A.巴西沿海的气候发生了变化,导致环境恶化
B.巴西高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于种植业的发展
C.巴西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
D巴西高原地势高,气温低,气候宜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