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5:53:26
1、综合题 结合下列材料和下图,回答问题。
在进行三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阶段,专家们将长江三峡工程与曾因生态和环境问题引起国际上很多争议的埃及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工程作了对比研究,认为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对三峡工程有借鉴意义。通过采取一些应对措施,阿斯旺工程出现的问题,可以在三峡工程中得到避免。

(1)从图中看该工程位于长江_______游。
(2)试从气候条件和水系条件分析流经三峡工程的年径流量远高于流经阿斯旺工程的年径流量的原因:
①气候条件:三峡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斯旺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系条件:三峡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斯旺工程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三峡工程在解决库区泥沙淤积方面采取的应对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上
(2)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雨水补给量大 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雨水补给少 支流多,水系庞大,汇集的水量多?支流少,汇入干流的径流少
(3)蓄清排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亚马孙雨林破坏严重,关于破坏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度的迁移农业
B.商业性伐木
C.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D.建立自然保护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热带雨林的治理措施,不是被破坏的原因,故本小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原因,另外本题还可考查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与热带雨林的治理措施。
【知识小结】热带雨林的保护与开发
(1)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
①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影响地球上大气的碳氧平衡,被称为“地球之肺”;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②维护生物的多样性,被誉为生物基因宝库;
③热带雨林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2)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
根本原因: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是这些开发活动产生的背景;
热带雨林的治理措施:
①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鼓励保护性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加强雨林缓冲区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⑤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⑥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最主要的是因为湿地具有什么功能
[? ]
A、调节气候
B、美化环境
C、净化水中的污染物
D、保护生物多样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图,亳州市煤炭资源分布图,完成问题。
小题1:下列措施有利于我市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①只注重增加原煤的开采 ②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 ③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 ④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小题2:下列对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措施,不可取的是
A.发电
B.供热
C.填充塌陷区
D.充当肥料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煤矸石是采煤过程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是一种在成煤过程中与煤层伴生的一种含碳量较低、比煤坚硬的黑灰色岩石。可以用来发电和供热以及填充塌陷区。无肥力,不能充当肥料。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下右甲、乙两河流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有关图示两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条河流的通航里程相近,但甲河年货运量远大于乙河
B.两河流域的植被类型相同,均为常绿阔叶林
C.图中长株潭和鲁尔区两大经济圈目前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
D.图中A、B两地农业地域类型均为集约化农业
小题2:图中A、B地区在发展种植业生产方面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A.雨热不同期 ?水旱灾害频繁
B.水旱灾害频繁?光热条件不足
C.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土壤贫瘠?耕地不足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长江的通航里程约2838公里,莱茵河的通航里程大约869公里,两者不相同。长江流域主要经过亚热带地区,植被类型是常绿阔叶林。但莱茵河流域多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长株潭地区属于工业化阶段,而鲁尔区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A地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劳动密集型农业类型。而B地以密集型的乳畜业为主,也属于集约型农业。
小题2:A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由于降水季节变化大, A地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旱灾害频繁。B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故而热量比较缺乏但气象灾害较少。综上判断,本题正确答案选择B项。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A地为平原地形,水土流失不显著。而土地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地降水多,没有土地荒漠化现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