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5:53:26
1、综合题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新华社2010年11月21日电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获悉,"十二五"期间,内蒙古计划年均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1000万亩,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20010提高到21、5%,生态状况实现整体恶化被遏制、治理区全面好转。
(1)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是什么?简要说明形成该生态问题的人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区域还有哪些类似于这种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规律的地理事物?请列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内蒙古应如何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生态问题:土地荒漠化。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2)农业生产:旱地农业—草原牧业—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土壤类型: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畜种:牛马—羊—骆驼。(任选一种即可)
(3)利用丰富的草场资源发展牧业,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利用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和煤炭能源发展有色金属、能源、化工、冶金等支柱工业;利用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发展特色旅游。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2006年8月15日,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累计生产了商品性木材50多亿立方米,我国森林覆盖率从8.6%上升到目前的18.21%,人工林的保存率超过了8亿亩。根据我们现在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以上。但人均木材占有量和消费量还远远落后世界的平均水平,据此回答第23~24题。
小题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是?
①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②品种质量较差
③分布不均?④人均占有量偏低?
A.①②
B.①③
C.④③
D.①④
小题2:下列改善我国森林资源现状的做法中,合理的是?
①在青藏高原地区营造用材林?②在塔里木盆地兴建薪炭林
③在江南丘陵地区种植经济林?④在城郊营造生态林?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自然资源。
小题1:材料中显示的是森林覆盖率上升,但人均占有量和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小题2:青藏高原对外交通不便且环境脆弱,热量条件差,应以生态林和草原为主。塔里木盆地水源缺乏,不宜建设薪炭林。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为了响应联合国确定的2011国际森林年,湿地公约秘书处将2011年世界湿地日主题定为“湿地与森林”。2011年世界湿地日的口号是“森林关乎水与湿地”,让我们全面审视森林的重大作用。
(1)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西部齐齐哈尔附近,是丹顶鹤的繁殖和栖息地,简要分析该湿地的形成条件。
(2)下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材料二?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已被纳入了南水北凋东线工程的主干线。待南水北凋工程建成后,烟台将出现长江水、黄河水和当地水的大汇合。烟台人不久就能畅饮长江、黄河水。
(3)胶东地区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1)地势低洼;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周围河流有凌汛现象。(4分)
(2)B(2分)?
(3)胶东地区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河流径流量小,且地域分布差异显著。(2分)
本题解析:(1)湿地的形成条件一般从地表大量积水的形成,与地形、河流、土壤和气候条件等方面分析。(2)湿地具有涵养水土,调节气候的功能,故湿地破坏后,该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将变大,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将加大。(3)影响水资源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可从气候(降水量和蒸发量)、地形和河流等因素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区域地理的基本分析思维,掌握影响湿地形成的主要因素、湿地的环境功能和影响水资源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内容,注意分析的完整性。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对于湿地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的湿地分布虽然比较广泛,但寒温带没有分布
B.稻田、河流、湖泊、水库、海洋都属于湿地
C.湿地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
D.湿地就是被浅水覆盖的土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为深入研究沙尘发生机制,我国在沙尘暴多发地区和必经之地,建立了一系列沙尘暴观测研究站,这些站点大多位于
A.西北和华北
B.华北和东北
C.华北和华东
D.华北和中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干旱地区,降水少,故为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源地,而受西北季风影响,沙尘暴的必经之地为华北地区。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特征和生态环境的主要形成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