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5:47:02
1、单选题 读“中国与世界工业七国(指美、英、法、德、意、加、日七国)的城市综合比较表(1998)”,完成问题。
中国与世界工业七国的城市综合比较表(1998)
1.关于表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2.表中所示信息中,对百万人口城市上班所花时间影响最大的是
A.中国的产业结构要优于世界工业七国
B.中国工业发展水平高于世界工业七国
C.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落后于世界工业七国
D.中国城市的环境质量高于世界工业七国
E.城市化率
F.城市交通里程
G.城市总悬浮颗粒物
H.服务业比重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及资料分析运用能力。
1.A项中国的产业结构依然以工业占主导,而世界工业七国以第三产业为主,其产业结构优于中国;错误;B项尽管中国的工业产值比重高于世界工业七国,但由于世界工业七国的第三产业比重更高,反映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故工业发展水平优于中国;B项错误。C项中国的第二三产业比重低于世界工业七国,即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世界工业七国;正确。D项数据表明中国的各类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含量都高于世界工业七国,反映中国的城市环境质量明显低于世界工业七国,故D项错误。
2.交通条件是影响城市上班时间的主要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江苏是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区域内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明显的南北差异。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2008年江苏省区域发展概况表?
材料二 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区际联系示意图
小题1: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1分)
小题2: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中,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的是?,简要评价该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5分)?
小题3:图中箭头代表人口和产业转移方向,其中代表人口迁移方向的是?,代表产业转移方向的是?。简述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发展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苏南(1分)?
小题2:苏北(1分)
地形平坦;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土壤肥沃;自然灾害频繁(4分,不利必答)
小题3:①(1分);②(1分)
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促进劳动力转业及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
但可能加剧资源、生态和环境压力(共4分,有利3分,不利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直接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
小题2:根据表格数据计算,注意比重,应计算第一产业占总产值的比例。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分析,注意评价应从优势和不利条件分析。
小题3: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故人口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苏北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苏南迁移,故判断①为人口迁移,而产业转移应由经济较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故判断②为产业转移。该类产业转移应为廉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主要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分析,但可以给迁入地的环境和资源造成一定的压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区域地理的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主要自然条件评价内容和影响区域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学会调用课本相关内容迁移分析的基本思维方法。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现代高速铁路公路的修建过程中常常会采用“以桥代路”的做法。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①京沪高铁陆桥?②杭州湾大桥?③贵州清水河大桥?④青藏北部清水河大桥
小题1:图中四地“以挢代路”的作用是
A.①-减小铁路的坡度起伏
B.②-缩短宁波到上海的行程
C.③-避免山崩滑坡的危害
D.④-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
小题2:各桥梁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交通建设的不利影响是
A.①-干旱与洪涝
B.②-海潮与海冰
C.③-冻雨与风沙
D.④-冻士与生态脆弱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①京沪高铁陆桥是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A错。②杭州湾大桥可以缩短宁波到上海的行程,B对。③贵州清水河大桥是减小铁路的坡度起伏,C错。④大桥与占用耕地无关,D错。
小题2:①经过区主要是平原地区,干旱与洪涝灾害对建设的影响少,A错。②处有海潮影响,但无海冰影响,B错。③处位于亚热带,降水多,冻雨与风沙很少,C错。④处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多冻士,生态脆弱,建设中要克服、解决冻土问题,还 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D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区位优势明显。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实现喀什地区乃至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简要分析绿洲分布的位置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喀什经济特区发展的区位优势和限制性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表格,分析乌鲁木齐和喀什气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位置:分布在盆地边缘、山前冲(洪)积扇中下部地区。原因:这些地方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较好。
(2)区位优势: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支持。限制性因素:生态脆弱;水资源匮乏;人才短缺;地质灾害(地震、滑坡)等问题突出。
(3)相同点:均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原因:同处亚欧大陆内部,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不同点:乌鲁木齐平均气温低于喀什,而年平均降水大于喀什。原因:乌鲁木齐纬度较高,受冷空气影响大,年平均气温比喀什低;乌鲁木齐地处天山北侧,受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降水相对较多,而喀什地处背风坡,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37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图示国家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在世界农业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国甜菜、葡萄酒、牛奶、肉类、小麦、玉米产量居世界前列。
材料二?水库大坝坝高大于70m的为高坝,坝高30~70m的为中坝,坝高小于30m的为低坝。该国在罗纳河上建有19级水坝,l8座为低坝。
材料三?某区域等高线图
材料四?甲城市1961—1990年气候统计资料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气温 (℃) | 3.5 | 4.5 | 6.8 | 9.7 | 13.3 | 16.4 | 18.4 | 18.2 | 15.7 | 11.8 | 6.9 | 4.3 |
| 降水量 (mm) | 54.3 | 46.1 | 63.5 | 46.5 | 63.3 | 57.8 | 53.6 | 51.6 | 53.8 | 55.5 | 55.8 | 55.8 |
| 日照 (h/d) | 1.8 | 3.1 | 4.2 | 5.8 | 6.5 | 7.3 | 7.7 | 7.1 | 5.7 | 4.1 | 2.5 | 1.6 |
参考答案:
(1) 优势:气候温和;降水丰沛,相对均匀;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5分)?劣势:夏季气温偏低,光照不足(偏少)(2分)
(2)淹没面积少,移民人数少;工程小,投资少,建设快;对生态和景观的影响小;船只过闸时间短,用水少;溃坝威胁性小。(写满4点得8分)
(3)①西部沿海,地理位置重要;②水域条件,港阔水深,避风不冻;③陆域条件,地形平坦开阔便于建港;④水陆交通便利;⑤经济腹地广阔;⑥工农业发达,货物的运输量大。(每点2分)
(4)①实施产业转移;②建设卫星城市;③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④扶持周边地区发展;⑤引导人口外迁。(每点2分)
本题解析:
(1)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地形、气候(光、热、降水、昼夜温差等)、土壤、水源等,从区域等高线图和相关气候资料可以看出,该区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因此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众多,气温最冷月均温大于0℃(3.5℃),最热月均温小于20℃,降水较多且各月较均匀,日照时数少,因此可判断该区域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光照不足。注意回答时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进行。
(2) 大型工程的建设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本题中大坝的修建,除考虑修建大坝的工程量及投入产出等经济因素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少移民,少淹没耕地和居民点及大坝的安全等社会、生态因素。
(3)本题主要考查港口建设区位条件,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有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等,其中自然条件包括a、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b、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等,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a、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大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b、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c、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等。
(4)本题主要考查了解决城市化问题的对策、措施,结合教材中珠三角案例,即可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