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5:37:21
1、综合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
(1)影响图中所示天气系统形成的主要的因素是 。
(2)据图中信息描述A、B两城市该时期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3)图示区域在全国最具优势的资源是 。
(4)我国历史上有“南船北马”的交通方式,该区域水系发达,但水运条件并不好,试分析其原因。
(5)结合区域特征,指出该区域今后的发展方向。
参考答案:
(1)地形---2′
(2)A城市气温总体较B城市高,温差较B城市小;降水量较B城市少。----每空2′
(3)水能----2′
(4)该地虽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河流众多,但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较少,河流多地下暗河,因此水运条件较差。----每点2′
(5)加强农业资源开发,建设农林牧生产基地;以水电站和六盘水煤矿为中心,加快能源基地建设;重点开发区域矿产资源,建设原材料生产基地;加强交通运输建设;发展旅游业。
-----任意答对一点给2′,共6′。
本题解析:
(1)图示是云贵高原,冬半年由于云贵高原阻挡南下的冷空气,在高原的西北形成的昆明准静止锋。
(2)由图示的气候资料可以看出:A城市气温总体较B城市高,温差较B城市小;降水量较B城市少,尤其是冬季B城市的降水较多。
(3)云贵高原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区域内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4)云贵高原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多,河流众多,径流量大;但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不利于航运;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较少,河流多地下暗河,因此水运条件较差。
(5)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地形崎岖,农业生产条件较差,要加强农业资源开发,建设农林牧生产基地;水能资源丰富,要以水电站和六盘水煤矿为中心,加快能源基地建设;区域内有色金属矿产丰富,要重点开发区域矿产资源,建设原材料生产基地;地形崎岖,交通是经济发展的瓶颈,要加强交通运输建设,促进经济开发;当地特色旅游资源丰富,民族众多,积极发展旅游业。
考点:主要考查云贵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下图为等压线分布图。读图2回答1~3题。 
1.①②③④箭头表示地转偏向力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从气流运动看,该图表示的是:
[? ]
A.北半球气旋
B.南半球气旋
C.北半球反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3.若该天气系统位于上海以东的洋面上,则上海吹:
[?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偏东风
D.偏北风
参考答案:1、B
2、A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右图,回答 列小题。
【小题1】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小题2】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
C.地形
D.大气环流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海洋分析可知,图示地区为东非高原,又因位于赤道附近,所以为热带草原气候。
【小题2】与该地区同纬度的主导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因该地地处高原,海拔高,所以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考点:该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30分)读下列二幅图,完成下列(1)--(4)题。
(1)请判断图甲所示季节为北半球 ,此时,影响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切断了 气压带,此时东亚盛行 风,南亚盛行 风。(8分)
(2)在图甲甲乙丙丁四地中,风速最大的是 ,丙地吹 风。在图乙中,日本本州岛的北部沿岸冬季多雨雪,这与冬季风途经 海,带来丰富的 有很大关系。(8分)
(3)图甲中丁地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请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4)结合图乙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北海道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自然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冬 副极地低 西北 东北(8分)
(2)丙 东南 日本 水汽(8分)
(3)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有丰富的地形雨;有沿岸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6分)
(4)沿海大陆架海域,光照充足,浮游生物多;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将海底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给鱼类提供饵料.另交汇处同时也带来不同性质的鱼类资源。(8分)
本题解析:
(1)分析图甲可知:此季节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说明为冬季;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切副极地低气压带,此时东亚盛行西北风,南亚盛行东北风;
(2)由图甲中的等压线疏密可知甲乙丙丁四处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为甲>丙>丁>乙,但是甲处受地形的阻挡很强,而丙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很小,所以风速最大的是丙,过丙所在等压线做垂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向左偏约30°夹角即为丙地的风向,为东南风;在图乙中,日本本州岛的北部沿岸冬季多雨雪,这与冬季风途经日本海,带来丰富水汽的有很大关系;
(3)图甲中丁地附近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有丰富的地形雨;有沿岸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4)天然渔场形成的自然原因有三类:①沿海大陆架海域,光照充足,浮游生物多;②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③洋流影响形成:暖寒流交汇处或盛行上升洋流,将海底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给鱼类提供饵料。
考点:考查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季风的形成,风速大小的判断,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评:第一题类似于填空题,目的在于认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及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做第二题时应注意,风速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但与下垫面有很大的关系,风向的确定时,要注意做辅助线,特别是等压线弯曲时要过某地所在的点先做切线,再做垂线;第三题考查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要注意熟悉;第四题考查世界著名渔场形成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到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完成1—3题。

[? ]
[? ]
[? ]
参考答案:1、B
2、C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