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5:30:12
1、单选题 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尽管太阳放出的能量中到达地球的不多,但成为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动力
C.太阳能量巨大,很容易被人类直接利用
D.太阳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重要能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氢核聚变反应,A错误;太阳辐射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为地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来源,B正确;太阳辐射直接被人类利用的不多,C错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主要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都源于太阳辐射,D错误。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辐射的来源及对地球的影响,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8分)
材料一: 2014年世界杯于6月13日至7月14日在巴西举行。这是自从1978年阿根廷以来,再次在南美洲举行世界杯。图甲是美洲局部区域图。
材料二:南美洲区域图(图乙)
材料三: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但需大量进口铁矿石。巴西铁矿石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的铁矿石出口国。2010年4月13日,中国和巴西签订协议,共同出资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附近建设一家年产500万吨钢材的大型钢铁厂,所产钢材主要用于巴西汽车制造、造船、石油开采等行业,部分输往中国。
(1)看材料一,2014年世界杯期间,①②③④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小到大依次为: < < < ;整个比赛中,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8分)
(2)看材料一,图中A、B、C三支洋流的水温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其中B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6分)
看材料二,有关数据表明A地虽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其最冷月均温高于0℃(约5~6℃),分析该气温特征的主要成因。(6分)
(4)看材料三,简述中巴联合在巴西兴建钢铁厂对中国和巴西之利。(8分)
参考答案:
(1)①②③④ (4分) 北(2分) 先向北,后向南 (2分)
(2)C、A、B (2分) 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4分)
(3)纬度较低(2分),陆地狭小(2分)且距海近,受海洋影响大(2分),冬季气温高;地处盛行西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或焚风效应)(2分)。(回答3点即满分)
(4)对中国:直接利用巴西铁矿石(避开国际铁矿石企业对原料的垄断);拓展(国际)市场。(2点4分)
对巴西: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铁矿石的附加值);减少钢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提高钢材的自给率;提高工业化水平。(2点4分)
本题解析:
(1)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特点是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读图,根据四地的纬度可以判断,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小到大依次为①②③④ 。整个比赛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达到最北位置,所以比赛期间,太阳直射点 先向北,后向南移。
(2)寒流、暖流的性质划分是与流经海区的水温相比较而言的,地表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也就是纬度低的温度高,所以三支洋流的水温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C、A、B。 B洋流是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
(3)读图,A地位于南美洲南部东海岸,纬度较低,陆地狭小,且距海近,受海洋影响大,沿岸有暖流经过,冬季气温高。地处盛行西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或焚风效应),所以冬季气温较高。
(4)中巴联合在巴西兴建钢铁厂对中国来说,可以直接利用巴西铁矿石,避开国际铁矿石企业对原料的垄断。拓展国际市场。对巴西而言,合作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铁矿石的附加值。减少钢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提高钢材的自给率,提高工业化水平。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及原因,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读“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部分为白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4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北京时间是 。
(2)此时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 。
(3)此时,赤道与晨线、昏线交点的经度分别是 和 。
(4)此时,45°E所在时区的区时为 月 日 时.
(5)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是 。
(6)此图所示日期过后,北半球昼长将如何变化? 。
参考答案:
(1)23.5°N 180° 8:00
(2)66.5°S-90°S 北回归线以北
(3)90°E 90°W
(4)6 22 3
(5)46°52′
(6)昼变短
本题解析:
(1)从上图可以看出,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了极昼,而南极圈及其以南则出现极夜,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而根据经度可以判断出,此时0°经线也就是0时区是位于夜半球的中间,说明此时正好是晚上12点,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判断出北京(东八区)的地方时是8:00。
(2)由上题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而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从图上可以看出,0°经线是夜半球的中间,其东边的晨昏线是晨线,而西边的晨昏线是昏线,所以赤道与晨线、昏线的交点分别是90°E和90°W。
(4)根据题意可以知道,0时区是0点钟,所以东经45°就是当天的3点钟,所以是6月22日的3点。
(5)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是:H=90°-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所以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66°34′-23°26′)=46°52′,因这时候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是同一个方向,所以直接减去即可。
(6)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白昼时间最长,过了这一天,昼长逐渐变短。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有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冬至日的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北半球的冬至日为12月22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读图,图A地球为顺时针旋转,极圈以内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故选A;图B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春秋分日;图C地球为逆时针旋转,为北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故为夏至日;图D地球为顺时针旋转,为南半球,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故为夏至日;所以BCD错。
考点:该题考查极昼极夜现象。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上太阳高度为0°,且与纬线(70°)相切于B点。图中阴影部分日期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相关问题。(10分)
(1)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2)我国北京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此刻北京地方时是 。
(3)简述此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4)画出此日B点的太阳高度变化情况。
参考答案:(1)(20°N,60°W)
(2)70° 23:44
(3)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南半球夜长大于昼长;北纬7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
(4)略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1)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得到从北极上空俯视图,且
上太阳高度为0°,且与纬线(70°)相切于B点,
为晨昏线;由图中阴影部分日期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得到MO为0时经线,NO为180°经线;综合以上两方面,可以得到70°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的纬度为20°N,直射经线为60°W。
(2)北京纬度40°N,太阳直射20°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者之间的纬度差)得到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0°;北京地方时不同与北京时间, 60°W为0时,120°E为0(24)点,得到地方时(116°E)为23:44。
(3)太阳直射20°N,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南半球夜长大于昼长;北纬7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
(4)作图略。B点位于70°N,太阳直射20°N,太阳从0时升起,24时落下,太阳高度最小为0°,最大为正午太阳高度40°。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