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5:39:27
1、单选题 关于我国干旱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正确的是( )
A.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将减少干旱的发生
B.耕地复种指数增加可增加干旱的发生频率和程度
C.人口数量增加是用水量增加的唯一因素
D.为减少干旱发生,应减少工业生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耕地复种指数增加可增加干旱的发生频率和程度。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将增加干旱的发生;人口数量增加不是用水量增加的唯一因素;为减少干旱发生,减少工业生产是错误的做法。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影响我国干旱的社会经济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下图与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2006年是1998年我国发生特大洪水以来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一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374人死亡,失踪568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324万多人,倒塌房屋202万多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177亿多元。
(2)2006年10月11日是联合国倡导的第17个“国际减灾日”,其主题是“减灾始于学校”。
材料二: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图
(1)我国当前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 B.旱涝灾害?
C.台风? D.沙尘暴
(2)下列发生在2006年的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事件有:(多项选择)
A.7月22日,云南盐津发生5.1级地震
B.7月13日以来山西运城市9县区先后出现乙脑疫情
C.11月14日,添加苏丹红的“红心”鸭蛋事件
D.8月10日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省登陆
(3)在上图中,区域①与区域⑥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荒漠化与旱涝灾害 B.泥石流与霜冻 C.滑坡与风暴潮D.旱灾与地震
(4)受风暴潮灾害影响的主要区域是图中的区域?(数字),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数字),泥石流最严重的区域是?(数字),以上地区造成泥石流和水土流失加剧的人为原因是?。?
参考答案:1、(1)B (2)A、D (3)A (4)⑦?④?③?地表植被遭到破坏
本题解析:(1)我国受灾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灾害程度最高的自然灾害是气象灾害中的旱涝灾害。(2)乙脑疫情是人类的传染病,添加苏丹红的“红心”鸭蛋是人类的环境污染事件,都不属于自然灾害。(3)区域①为我国西北地区,主要自然灾害是由于干旱导致的土地荒漠化,区域⑥为我国华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季风气候导致的旱涝灾害。(4)受风暴潮影响的地区为东南沿海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泥石流最严重的区域降水多,季节性强的山区,主要发生在我国的西南地区。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地形复杂多样
B、南北温差大
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云南小江流域的灾害链模式是
[? ]
A、地震一台风一泥石流
B、地震一水土流失一泥石
C、暴雨一泥石流一滑坡
D、地震一山崩一泥石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每空2分,共10分)
(1)图中我国雨涝区的主要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来看,形成此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地区为多涝区,从人为方面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
解决B地区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地区是我国干旱多发区,水资源紧张。试分析其解决的措施。(至少答两点)
参考答案:(1)我国雨涝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原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
(2)原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三峡工程);退耕还湖;裁弯取直。
(3) 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减少污染、浪费,提高水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价;控制人口数量;海水淡化等。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旱涝灾害。
(1)结合我国的雨涝分布图,观察我国的雨涝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向西北递减;从降水分析:我国的降水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从地形来看: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地区地势较低平,排水不畅,容易引起洪涝。
(2)B地区位于长江中游,洪涝灾害多发,主要从直接的围湖造田和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导致本区泥沙淤积分析。治理措施结合原因分析;
(3)A地区为黄土高原;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主要从开源、节流等方面分析,开源如跨区域调水;节流方向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修建水库;完善污水处理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