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5:00:13
1、单选题 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地震导致东北部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题。
小题1: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是其位于? ( )
A.太平洋沿岸地区
B.大陆板块向大洋板块的俯冲带
C.板块张裂地区
D.地壳运动活跃地带
小题2:日本大地震造成重大损失,除本州岛外,损失最严重的岛屿是 ( )
A.九州岛
B.北海道岛
C.四国岛
D.琉球群岛
小题3:据报道,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到海洋水体的物质,被黑潮(日本暖流)输送进入北太平洋。关于该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对日本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 ②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自西南向东北流动
③与加利福尼亚寒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④对核泄露污染物有扩散稀释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小题2:北海道岛距离震中较近,损失较严重。
小题3:日本暖流对日本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由西南向东北流,它对核泄露污染物有扩散稀释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一个内海长期保持一定的深度和面积,其原因是(?)
A.外力作用弱
B.内力作用弱
C.内外力作用平衡
D.海平面稳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一个地区的地形是受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为“我国某区域的地貌景观图和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示区域内Q P两地最大高差最接近( )
A.55 m
B.59 m
C.60 m
D.61 m
【小题2】该区域盛行风向是(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小题3】最有可能分布在( )
A.柴达木盆地
B.洞庭湖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江南丘陵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等高距为10米,图中PQ两点之间经过了5条等高线,根据相对高度计算公式可知,两点相对高度为大于40米小于60米,故最大高差为59米。
【小题2】该沙丘地貌,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指向标,可以判断该区域盛行西北风。
【小题3】该沙丘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塔里木盆地内有塔克拉玛干沙漠,故可能有沙丘地貌。
考点:该题考查高差计算、风向和沙丘地貌的分布。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左下图“东方女神”、“巨蟒出山”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该景观为花岗岩山岳地貌。右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形成左图风景的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的( )
A.A
B.B
C.C
D.D
【小题2】形成该景观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④—⑤—⑥
B.②—③—④
C.①—⑦—③
D.③—④—⑤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材料,图甲的景观岩石属于花岗岩。读图乙,根据岩石的转化关系判断,图中只有岩浆能形成岩浆岩,A距离岩浆近,没有露出地表,可能代表花岗岩,B距离岩浆比A远,与沉积物都在地表,可能是喷出岩。所以选项A对。B、C、D错。
【小题2】形成该景观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先是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然后地壳抬升,岩石出露地表,受外力作用,形成独特景观,C对。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地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 河流( )
A.甲段以沉积作用为主
B.甲段多冲积扇
C.乙段以侵蚀作用为主
D.乙段地势较平缓
【小题2】在甲处优先考虑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
A.种植业
B.林果业
C.渔业
D.牧业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河流的甲段位于河流的上游,位于山区,以侵蚀作用为主,A错;乙段相对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地势较平缓,以沉积作用为主,多冲积扇。所以答案选D。
【小题2】甲处位于河流的中上游,地势起伏大,优先考虑发展的农业类型是林果业,从而达到保持水土的生态效益。
考点:该题考查河流流域的外力作用表现和对应的农业发展状况。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