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0-01-08 14:45:4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多选题  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西南地区占67.8%。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水电开发利用仅占水能总量的10%多一点。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我国水能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总量丰富,但是开发利用程度低
B、由于技术落后,限制了我国对水能资源的开发
C、西南地区降水丰富、落差大,所以水能丰富
D、东南地区经济发达,水能开发利用率高,因此蕴藏量少
2、解决我国能源紧张的有效措施是
[? ]
A、大量进口煤炭、石油、天然气
B、开发新能源,并积极寻找新的能源矿
C、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D、全面禁止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1、AC
2、B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表示我国煤炭保有储量的地区(按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划分)分布。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地区①中煤炭产量最大省区的简称是(  )
A.豫
B.晋
C.陕
D.内蒙古
小题2:六盘水煤矿、平朔煤矿、哈密煤矿的分布地区代号依次是(  )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①③②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①代表华北区,其中煤炭储量、产量最大的省区是山西省,其简称是晋。
小题2:①—华北区、平朔煤矿,②—西南区、六盘水煤矿,③—西北区、哈密煤矿。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县境内某河流下游模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读图回答1—3题。

1、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
A、甲
B、丙
C、乙
D、丁
2、下列关于丙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处地貌属于河流地貌,是河流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形成的
B、该处地貌为河漫滩平原,它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C、该处地貌是河流沿岸理想的布局村落的场所
D、该处地貌一般分布在河流的上游
3、关于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水面养鱼、低缓的平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低山丘陵地区则发展经济林木
B、利用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大规模植树造林,从而改变该处的降水量,使河流的径流量没有季节变
? 化,使居民免受洪涝灾害之苦
C、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以解决当地人多地少、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D、加快当地城市化进程,将该区域的农村全部转变为城市


参考答案:1、C
2、B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 2010年6月21日江西抚河唱凯堤决口,造成该年度南方最严重的洪水灾害。经军民六昼夜奋战,6月27日溃口被堵住,之后当地政府组织广大农民及科技人员在淹没后的广阔土地上抢种晚稻,获得了历史上最大丰收,这是自然帮忙、人努力的结果。结合材料及抚河唱凯堤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洪灾与抚河上游的水土流失有关,试分析抚河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2010年晚稻大丰收的区位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抚河上游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较大,降水集中;山地丘陵地形,地表起伏较大;植被破坏严重。
(2)晚稻生长的夏秋季节水热充足;冲积的土地平坦广阔;冲积土壤深厚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国家政策支持;技术投入较多;农民投入更多劳动进行精耕细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流水侵蚀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加剧黄土高原流水侵蚀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建设水利工程 
B.过度抽取地下水
C.长期毁林开荒 
D.居民开挖窑洞
小题2:减缓黄土高原流水侵蚀的根本措施是
A.平整土地
B.修筑梯田
C.打坝淤地
D.造林种草
小题3: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人口可持续发展
B.生态可持续发展
C.农业可持续发展
D.工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植被破坏,故C项正确。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植被的破坏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的根本原因,故治理的根本措施应从恢复植被入手。
小题3:结合可持续发展三大系统之间的关系,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主要手段;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生态环境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并结合原因有针对性的分析其治理措施。本题属于基础性试题,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