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4:43:15
1、综合题 读下面两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E城市在B城市的?方向,B城市到C城市的距离约?千米。(2分)
(2)1月均温,A区域比D区域?,简要分析其原因。(提示:从太阳辐射、风向和洋流等角度分析)(6分)
(3)简述两图中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及原因。(6分)
参考答案:(1)东南;70—90km
(2)小,原因是:1月份直射点在南半球,D区域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都比A区域大,所以温度高;A区域容易受到来自大陆的冷的西北季风影响,所以温度低;D区域附近沿岸有暖流经过,能起到增温的作用
(3)铁路线基本上都沿海岸线分布;主要原因是沿海人口、城镇分布较多;为了促进沿海经济开发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该图是海南岛东西向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海南岛环带布局产业的主要依据是
A.人力资源的差异
B.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自然生态的差异
D.开发历史的差异
小题2:各带相比较
A.①⑤带是重点开发地带
B.③带面积最大
C.⑤带油气资源丰富
D.⑥带水资源丰富
小题3:有利于各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项目是
A.①带划定为基本农田保护区
B.②带大力发展生态型工业和高技术工业
C.③带建椰林工程
D.⑤带高标准地规划和建设生态旅游区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海南岛环带布局产业的主要依据是地形。
小题2:根据地形可知①⑤位于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对外联系方便。所以是发展的重点。
小题3: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布局合理的是⑤带高标准地规划和建设生态旅游区。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图“我国沿30°N几种地理参数随经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沿30°N几种地理参数随经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小题1: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A.①地势 ②7月均温③年太阳辐射量
B.①7月均温 ②地势 ③年太阳辐射量
C.①年太阳辐射量②地势③7月均温
D.①7月均温 ②年太阳辐射量③地势
小题2:下列有关a,b,c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a地主要种植冬小麦,有丰富的冰川融水 。?
②b地冬季气温比c高,主要因为该地区海拔相对较低。
③c地区盛产水稻,工业中外向型经济比重较大。
④bc两地的气候类型是相同的。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沿30°N自西向东地势逐渐降低,沿海地区海拔在10米左右,③为地势曲线。由于西部地势高,所以西部7月气温较低①为7月均温曲线。东部降水多,太阳辐射少,四川盆地地形封闭,水汽多,太阳辐射更少,所以②是年太阳辐射量曲线。?
小题2:a是青藏高原,b是四川盆地,c是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农作物以青稞为主,①错误.四川盆地冬季气温高,是因为北部山脉阻挡了北部寒冷的冬季风,②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D.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于受人口增长、城市化的影响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粮仓”地位不断下降,故C项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掌握我国的区域发展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掌握我国长三角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区域地形、水系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不同地点测得的径流变化曲线图
⑴E河段的汛期在_____? _____季,补给方式主要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⑵简要说明G曲线较平稳的原因以及与流域防洪防汛的关系。
⑶若需将本流域和另一水系的M河用运河相连,请设计一条最佳的线路,并在图中用运河符号(图例中已给出)标出。
⑷分析E、G两河段及流域的开发利用条件与方向,完成下表:
| 河段 | 流域 | |
| 地形、气候条件 | 农业发展方向 | |
| E | ? | ? |
| G | ? | ? 参考答案:(1)夏?高山冰雪融水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莱茵河及其支流的相关内容。第(1)题,由经纬度可确定图中河流为莱茵河。根据E河段的径流量变化曲线,可知其汛期出现在夏季,但其夏季降水较少,说明降水不是该河段的主要补给方式,根据其所处地区的海拔高度,可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其主要的补给形式。第(2)题,从径流变化曲线中可以看出河流不同支流的汛期不同,使得下游河段的径流不致出现过大变化,有利于防洪。第(3)题,运河应位于两河流距离最短,且沿等高线分布,地形起伏较小。第(4)题,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其利用方式和开发方向,解答时一定要结合不同河段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图中的相关图例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