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4:16:30
1、单选题 读华北某地局部地图,有四口潜水井;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想通过发展多种经营来发展农村经济,可以选择种植2.图中水井2的水位,离井口最多为3.如果图中河流被污染(P点为污染源),四口水井中,水质受影响最大的是
A.甘蔗
B.茶叶
C.优质梨
D.香蕉
E.15m
F.10m
G.20m
H.5m
I.井1
G.井2
井3
井4
参考答案:1. C
2. B
3.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分析。
1.该地区位于我国华北地区,适宜种植梨树。甘蔗、香蕉和茶叶都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2.根据水井2的等高线与等潜水位线分布判断,其地表海拔为(125,130)米之间;而其潜水位为(120,125)之间,故计算其井水离井口的距离为(0,10米),故最多为10米。
3.根据图示潜水位线的分布判断潜水位的流向,并考虑与P点的距离可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分布图,完成下题。
1.该河流春汛的主要补给是2.该地区夏季降水的最主要类型是
A.冰川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雨水
D.地下水
E.台风雨
F.锋面雨
G.地形雨
H.对流雨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中河流的流量可以判断,该河流有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主要补给是季节性积雪融水;一次是夏汛,主要补给是雨水补给。该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北。
2.我国东北夏季降水是由锋面推移形成的。
考点:主要考查了东北的河流补给方式和夏季降水的成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分布图为材料,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东北的河流补给方式和夏季降水的成因的掌握情况。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图,图中A、B为水文观测站,E、F图分别是A水文观测站附近不同季节的河流状况,回答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有关E、F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3.若与A水文观测站相比,B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流量明显比前几年稳定得多,说明
A.A、B两水文观测站测得流量变化较大的是A水文观测站
B.图示地区流量最大时期多出现在7、8月份
C.图示长江河段的水源补给主要靠冰川和雨水
D.A处为“V”形河谷,B处为槽形河谷
E.F图中沙洲的形成只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F.A附近河流状况是F图所示时,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流量AG.A附近河流状况是E图所示时,地下水补给河水
H.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流量A>B时,A附近河流状况是F图所示
I.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得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G.长江三峡大坝调蓄洪水能力显著
洞庭湖退耕还湖,成绩显著
降水比往年的变化小
参考答案:1. A
2. B
3.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河流。
1.A水文观测站位于洞庭湖的上游地区,没有洞庭湖对长江水的调节作用,因此其流量变化较大。
2.F图中沙洲露出的较多,说明河流的流量较小,此时有洞庭湖对长江水的补给作用,因此A处的流量小于B处。
3.湖泊对河水具有调节作用,退耕还湖使湖泊面积增加,对河水的调节作用增强。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地面气温上升至0℃以上时,在高空中则会出现0℃层,此时0℃层所对应的海拔高度就是气象学上说的0℃层高度。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季节0℃层高度与河流年径流量组合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据图中信息推测,该地最可能是2.图示季节应该是
A.浙江
B.湖北
C.广东
D.新疆
E.春季
F.夏季
G.秋季
H.冬季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说明地面气温越高,0℃层高度也就越高。图中所示:该地径流量与气温大致成正相关,也就说明该地河流的补给受气温这一因素的影响,所以其补给类型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浙江、湖北、广东三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为大气降水,只用新疆符合题意。
2.该地某季节0℃层平均高度大约在4250m左右,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该地近地面气温约为25.5℃,为夏季。
考点:该题考查河流补给类型;气温垂直递减率。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博斯腾湖地处天山南部,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泊。1950~2000年博斯腾湖流域灌溉引水量不断增长,2000年之后变化较小。读下图“博斯腾湖流域气温、湖水水位变化图”,完成下面问题。
1.1987~2000年,博斯腾湖2.2002年后,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B.径流注入量减少
C.向周边地区的水汽输送量减少
D.水位变化导致下渗量增加
E.流域内降水量明显减少
F.流域内气温降低
G.周边地区低海拔中小冰川消失
H.流域内灌溉引水过多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博斯腾湖属于内流湖,补给形式是高山冰川融水。1987~2000年,博斯腾湖流域气温整体上升,水位上升,说明是高山冰川融水增多,并无法说明降水量变化,故A、B,错误;而高山冰川融水增多,流域内水量增多,向周边地区的水汽输送量应该是增多,故C错误,正确答案是D。
2.2002年后,博斯腾湖水位变化迅速减少,说明该湖的补给水量减少。博斯腾湖属于内流湖,补给形式是高山冰川融水。故A错误;2002年后,气温是上升的,故B错误;博斯腾湖地处天山南部,人口少,进行各项活动较少,需要量不大。所以最可能引起,博斯腾湖水位变化迅速减少应该是由于前期气温升高而造成的一部分周边地区低海拔中小冰川消失,正确答案是C。
考点:本组题主要考查的是水循环、水体的补给形式、气候变化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
本题难度:困难